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使没有写出像《乌鸦》、《致海伦》这样伟大的诗歌,埃德加·爱伦·坡仍然会以其在短篇小说创作中表现出的天赋而名留世界文学史册。在四十年的短暂人生中,坡只写过七十部短篇小说,但他却凭借这些为数不多的作品为短篇小说这一体裁开创了新的境界。他既是侦探小说的鼻祖,又是科幻小说的前驱,同时还是恐怖小说的大师。在小说的题材方面,坡也推陈出新,为后世作家提供了不少可以借鉴和发展的内容。例如,在《威廉·威尔逊》等小说中,坡对双重人格进行了生动的刻画,英国作家斯蒂文森模仿这一手法写出了著名的《化身博士》。而坡在《瓶中手稿》、《大漩涡底余生记》中对航海情节的想象也直接启发了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创作《海底两万里》。事实上,坡被认为是与马克·吐温一道对后世各派小说创作影响最大的两位美国作家。正如詹姆斯·洛威尔评价的那样,“我们不知道还有谁能像坡那样展示出如此多样而超凡的能力。” 但是,无论坡的创作体现出多大程度的多样性,他的绝大部分小说却都包含着同一个主题,那就是死亡。在他的大约七十部小说中,至少有六十部都对死亡进行了描述或讨论。即使排除掉其中一部分仅仅借助死亡场景来对世事进行讽喻的作品,仍然有将近四十部小说直接将死亡作为中心事件进行讲述。 一直以来,评论家对坡小说中频繁出现的死亡主题都抱有浓厚兴趣。但总结各个时期的评论可以看出,人们对这一主题的关注大多集中在两方面,一是讨论坡的小说中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死亡情节,二是论文摘要分析这些死亡情节对实现其艺术效果起到了什么作用。相比较而台‘,很少有人专门探讨坡在这些情节背后所传递出的死亡观。即使有少数评论家对这一问题进行尝试,也往往只将注意力集中在坡最著名的几部短篇小说上,如《丽姬娅》、《黑猫》以及《泄密的心》等。这些小说中有许多非常离奇的情节,如借尸还魂、幽灵现身等。评论家们尽管可以不相信这些情节本身,却常将它们当成是坡有意使用的象征或者寓言,目的在于传达一种人的精神意志可以超越死亡的观点。他们也因此得出结论,认为坡具有一种超越短暂的物质世界、关照永恒的精神世界的浪漫主义死一亡观。 然而,如果仔细阅读像《丽姬娅》这样的小说,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所谓死后有生的离奇现象并不是真实的存在。它们都可以被认为是叙述者在特殊状态下的幻觉,而且叙述者本人也通过各种各样的暗示将读者的思路引向这种解释。再结合作者本人的创作观念来看,坡写作这些小说的目的也的确不在于宣扬超现实的灵魂不灭观念,而在于揭示人的各种异常心理,以及由这些异常心理导致的“灵魂的恐惧”。因此,用这些作品来说明坡具有脱离现实的死亡观是不恰当的。 同时,如果对坡的其他死亡小说进行认真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坡的大多数作品都是从现实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来切入死亡主题的,并没有描写死后有灵的超自然现象,即使这种现象如同《丽姬娅》、《黑猫》中的那样只是出现在幻觉中。例如,在《一桶白葡萄酒》、《毛格街血案》、《玛丽·罗热疑案》中,我们看到的是可怕的凶杀场面,却没有对死后世界的描述。在《活埋》和《厄舍府的倒塌》中,坡向我们展示的是活人被有意或无意中埋入墓室的可怕经历,虽然充满神秘色彩,却同样没有死后复生的主题。而在《大漩涡底余生记》和《陷坑与钟摆》这样的小说中,坡讲述的仅仅是主人公与死亡近距离交锋、最终论文摘要以智慧和毅力逃出死亡威胁的故事。可以看出,这些作品描写了死亡现象本身、虽生犹死状态以及与死亡抗争等多个方面,虽然其中有许多夸张、刺激的成分,却基本属于人们可以认识的客观范畴。相对于《丽姬娅》等小说,这些作品更加直接明了地显示出坡并不热衷于灵魂转世、死后有生等奇异现象。因此,我们也不能轻易得出坡具有非现实死亡观的结论。 事实上,当我们对坡短篇小说中的各种死亡描写进行认真研究,并进一步考察坡的现实生活和创作原则之后,我们会得出恰恰相反的结沦:坡具有现实主义的死亡观。这具体表现在,作为一个生活在现实世界「一户的普通人,坡也像大部分人那样能够感知到(虽然不能真正看到)死亡所带来的终结和虚无:死亡是吞噬一切的深渊,任何生者的肉体和灵魂都将在死去的瞬间化为虚无,不可能重返现世。而对于活着的人来说,这种死后的虚无景象不仅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恐惧感,更能激发出无穷的求生欲,帮助他们逃脱死亡的威胁和珍惜现世的生活。 本文的目的就在于详细阐述笔者如何通过全面的文本分析以及作者生平研究、创作思想研究最终得出坡具有现实主义死亡观这一结论的。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简要介绍坡的短篇小说中的死亡主题,指出人们对坡的死亡观的误读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本文论点:坡具有现实主义的死亡观。 第二章:对以《陷坑与钟摆》和《大漩涡底余生记》为代表的作品进行分析,指出坡的大部分短篇小说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种现实的歹E一亡观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