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属壳斗科(Fagaceae)落叶乔木,是我国低山丘陵地区重要的薪炭林树种,也是我国今后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林的重要树种,单一纯林往往难以抵御自然灾害。麻栎混交林的研究在提高土壤理化性状、枯落物层蓄水量,提高林间平均胸径树高等方面已有报道。但马尾松-麻栎混交林在混交比例及立地条件方面的文献很少出现。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根系发达,主根明显,有根菌,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喜微酸性土壤,在石砾土、沙质土、粘土、山脊和阳坡的冲刷薄地上,以及陡峭的石山岩缝里都能生长。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为速生常绿乔木,它既抗旱又耐劳、耐瘠,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抗逆力,经常作为风景林和低山丘陵地带的水土保持林。火炬松(Pinus taeda)一般垂直分布在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岗地造林。本试验采用野外样地调查和实验室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采集马尾松-麻栎混交、湿地松-麻栎混交、火炬松-麻栎混交和麻栎纯林样地0-10 cm土层和10-20 cm土层土壤,研究了不同混交类型和混交比例以及坡向、坡度方面有关的土壤物理结构和营养元素的差异性,对指导生态重建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南坡与北坡相比:南坡土壤含水率高于北坡土壤;南坡土壤硬度低于北坡土壤壤;0-1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土壤可溶性有机氮、有机质含量南坡均低于北坡土壤;相反土壤铵态氮、土壤有效磷含量均高于北坡土壤。2.不同混交类型相比:马尾松-麻栎混交林土壤pH最低;火炬松-麻栎混交林土壤砂粒所占粒径组成比例最大,其他林型均是粉粒所占比例最大;在0-1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马尾松麻栎混交林最大,且0-10 cm土层到10-20cm土层马尾松麻栎混交变化幅度最为明显;0-10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低于10-20 cm土层含量。3.通过坡度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测定,结果研究表明:土壤硬度、土壤容重和土壤pH随着坡度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再升高又降低的变化趋势。4.通过对马尾松-麻栎混交不同比例土壤各指标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控制混交比例在1:2到1:7之间有利混交林土壤的改良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