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食品安全备受关注,食品包装材料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塑料再生利用及残留在食品包装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是威胁食品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开展对食品包装的材质鉴别、残留有害成分及其迁移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常用的食品包装材料,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市售及送检样品,首先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DSC)联用技术,对样品进行材质分析和初步有害物筛选。然后采用气相色谱仪(GC)、气质联用仪(GC-MS)、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技术,对样品中乙醛、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增塑剂、荧光增白剂、重金属进行测试分析。最后针对关注度高的增塑剂样品,模拟样品实际使用环境,采用两种食品模拟溶液,设置不同的环境温度和迁移时间,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样品中PAEs类增塑剂向食品模拟液中的迁移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FTIR和DSC联用技术分析研究表明:部分PP、PE材质的样品中含有羰基(C=O)的成分,结合样品的FTIR特征谱峰和DSC特征曲线,分析了样品组成及结晶度情况,为进一步分析相关食品包装材料有害物质提供参考。GC、GC-MS、HPLC、ICP-MS技术分析研究表明:21个PET样品中含有乙醛,含量在1-3μg/g的样品占25%;含量在3-6μg/g的样品占18%;6μg/g以上的样品占57%,在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范围>0.99900。对47个PP、PET、PE样品进行荧光增白剂筛选,2个PET样品含有荧光增白剂,总含量分别达到了 566.946mg/Kg和946.402mg/Kg。21个PP样品中的重金属铅锑的迁移量值,均小于lmg/L。采用GC-MS技术在对食品包装材料中PAEs类增塑剂进行含量定量筛选基础上,进一步对样品中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向食品模拟溶液中的迁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升高,放置时间延长,DIBP、DBP、DEHP向食品模拟溶液中的迁移量增长。迁移量增长经历三个阶段,先是迅速提高,后缓慢增长,最后达到平衡。这说明高温条件下,大分子热运动加快,聚合物基体中掺杂的增塑剂会向样品表面扩散迁移。并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迁移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