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研究与教育引导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kang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我国就业心理现状的研究,找出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自身因素。在了解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产生影响的因素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以适应职业院校进行就业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   方法:本研究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以河南某职业技术学院200名不同专业高职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男生96人,女生60人。综合运用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调查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   结果:(1)通过对问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当前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自身重要影响因素有6个。在此基础上编制的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2)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总体社会适应程度与专业素质因素(r=0.72,p(0.001)、心理素质因素(r=0.57,p<0.001)、就业期待因素(r=0.48,p<0.001)、角色意识因素(r=0.52,p<0.001)、角色混淆因素(r=0.39,p<0.001)、角色技巧因素(r=0.64,p<0.001)均达到极其显著的较高正相关。其中专业素质与社会适应程度的相关最高。   (3)对影响高职生就业适应的各因子进行的方差分析中发现影响高职生就业适应的各因子表现出极其显著的差异。对高职生就业适应因子的多重比较分析中可知,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因素、角色意识因素、角色混淆因素、角色技巧因素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但专业素质因素和就业期待因素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心理素质和就业期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就业期待和角色意识、角色混淆和角色技巧因素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4)通过不同性别高职生在各因子的差异检验发现,女高职生在就业期待因素和角色技巧因素上平均得分显著高于男高职生,即男女性别的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期待因素和角色技巧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其它因素的得分上男女高职毕业生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结论:专业素质和就业期待的得分明显高于心理因素、角色意识、角色混淆、角色技巧这几个因素。社会对男女不同性别的社会期望不同,女性在职业选择中更倾向于选择稳定的工作,高职生普遍认为就业期待是影响高职生就业的主要自身影响因素。学校以解决学生们最关心的就业问题为契机,对目前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使他们理解当前国家的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
其他文献
为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近十多年的民事司法改革一直朝着更快更彻底解决社会矛盾的方向而努力,其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改革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同样需
律师制度在中国建立始于清末。资本主义的发展、民主观念的深入、西方先进法制观念在中国的传播、领事裁判权的扩张以及苏报案中律师的表现等是律师制度在中国建立的背景条件
《孔氏家仪》案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案件,这一案件不论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礼仪制度及其实践,还是清帝国与孔府的关系,以及法律史研究本身的学术意义来说,都具重要价
人生价值观是每个人要面对的重大课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处在社会的每一个人都要一定的社会价值。而人们对“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人应该怎样生活?人怎样活着才有价值?”问题的不同
近年来我国被曝光和查处的食品安全恶性事件层出不穷,食品安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食品召回制度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径之一。法律规制食品召回,确定食品召回制度的法律地位,既有利于规范食品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增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市场竞争力。我国关于食品召回制度的立法起步较晚,近年来呈现出一个从无到有、不断发展的过程。虽然我国在食品召回制度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立法和实践经验,但是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