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线弯梁桥在超高车辆撞击下的动态响应分析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yingzi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城市道路的进一步发展,道路网中立交桥日益增多。为了使桥梁设计满足路线平面布置的需要及增添城市景观,一般需要采用曲线桥,并且主要采用曲线梁桥的形式。城市立交中曲线梁桥结构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立交的匝道设计中应用最广。随着城市道路中曲线梁桥的广泛应用,相应的问题和事故也随之而来。限于匝道桥有限的净空高度,或者错误驾驶,超高车辆撞击跨线桥梁的事故屡见不鲜。因此,开展曲线梁桥在超高车辆撞击下的损伤机理和防护措施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然而,超高车辆撞击曲线梁桥是个极其复杂的动力过程,而且曲线梁桥复杂的“弯扭耦合”作用,导致弯梁桥自身存在很多如曲线梁桥的平面变形问题、主梁腹板开裂问题以及支座脱空等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用试验方法模拟代价过于昂贵,本文基于高精度有限元软件ABAQUS,讨论了超高车辆撞击曲线梁桥过程中的损伤机理和能量转换方式,并研究了不同支承方式下,曲线梁桥在超高车辆撞击下的弯矩、剪力分布以及支座损伤状况,得出以下结论:一、讨论了不同曲率半径下的曲线梁桥在不同撞击速度下的局部损伤和整体性破坏:(1)曲率半径越小,撞击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应力分布越集中,应力峰值越大;(2)曲线梁桥在超高车辆撞击下产生的局部性损伤随着曲率半径的减小而增大,而曲线梁桥的整体损伤主要表现为沿着竖向轴和行车方向的扭转,即“弯扭耦合”的作用效应;二、进行了不同曲率半径下的曲线梁桥在不同撞击速度下的能量转换和模态分析:(1)撞击系统的能量转换方式为撞击动能转化为系统的变性能(弹性应变能和塑性应变能)。(2)在模态分析中,曲线梁桥的振动集中在X-ROTATION和Z-ROTATION,即“弯扭耦合”效应,印证了结论一的结果;三、讨论了不同多跨超静定曲线梁桥的三种不同支承方式:1)两端点均为“抗扭支承”,中间为“点铰支承”;2)当跨数较多时,梁端点设“抗扭支承”,中间跨设置一个“抗扭支承”,其余都为“点铰支承”;3)为减小扭矩对主梁的作用,梁端设抗扭支承,中间跨设置向外侧的偏心铰支承。并进行了在三种不同支承方式下主梁的受力分析:1)相对于中间跨设置点铰支座的弯梁桥,中间跨设置了带预偏心的点铰支座的弯梁桥,抗扭增大,在抵抗撞击荷载引起的弯矩时,比不带预偏心的点铰支座处产生的弯矩偏大,这是由于由于预偏心的作用,使得各个支座反力在点铰支座处产生的弯矩偏大;2)相对于中间跨设置点铰支座(包括带偏心的点铰支座)的弯梁桥,中间跨增设抗扭支座的弯梁桥在撞击力荷载的作用下,支座受到的破坏力更大,主梁变形更严重。为了保证结构受力合理,在工程应用中,应将中间跨设置的抗扭支座尽量隔开设置,以保证该支承区域支座不会发生剪切破坏和错位脱空。
其他文献
本文在分析达州市"十二五"期间不同经济发展情景下面临的环境保护压力,以及现有工业行业经济环境绩效的基础上,对达州市不同类型产业的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达州市制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汽车保有量不断上升,但是现有道路的承载力有限,城市道路的扩展速度又远远跟不上汽车的增长速度,从而导致城市交通拥堵、交通混
最高人民法院四个五年改革纲要对法官惩戒制度进行了顶层改革设计。上海、广东、海南、重庆等四个试点法院在落实法官惩戒制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可以复制推广的经验。这些经
目的旨在研究抑郁症的中医病因病机,以期指导临床诊治。方法搜集了该院抑郁症患者的病例资料,对症状、体征进行归纳,分析抑郁症的中医病因病机。结果该研究发现抑郁症有情绪
目的:探讨多功能头位支架对于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术期体位护理依从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60例视网膜脱离患
为了满足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需要,飞行器所承担的任务变得愈加复杂和多样化,这给飞行器控制的很多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姿态控制系统为飞行器实现各种复杂的任务提供了重要
清末民初的画家较之传统的画家不仅在社会地位上有了本质上的提升,他们的艺术活动也有了更大的自主性。他们有了自己的活动空间,形成了艺术场域独特的艺术法则。民国初期"人
近年来,随着国内汽车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伴随汽车制造产生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制造工艺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污染,对周边大气环境及人们的居住环境产生较大影
设计一种基于粒子群蛙跳算法(PSO-SFLA)优化的递归模糊神经网络(RFNN)控制器,并将它作为PMSM调速系统的转速控制器。仿真分析及实验验证了该系统能抑制常规PI转速控制滞后和
悬索桥是各类桥梁中跨越能力最大的一种桥型。随着跨度的不断增加,悬索桥越来越柔,对风的作用越来越敏感,因而在悬索桥的设计中,抗风问题往往是最重要的控制因素,其中颤振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