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兰科兰属花卉种质资源丰富,国内外有关兰属种间杂交育种选育新品种的研究报道已有很多,但对兰属多亲本杂交后代的选育和鉴定工作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以大花蕙兰与墨兰杂交选育成的杂交品种‘韩国桃花’为母本,以蕙兰为父本进行杂交所获得的F1代群体为材料,从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既具有母本杂交兰艳丽的花型又具有父本温带地生兰的浓香和耐寒性的杂交兰新品种。由于兰花的生长特点决定了其新品种的选育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本论文仅探讨多亲本杂交兰后代营养生长阶段形态特征,并对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韩国桃花’×蕙兰的F1代不同株系的14个外部性状上的变异范围存在差异;叶姿、叶缘、叶色的遗传多倾向于母本;叶脉、假鳞茎、叶宽比的遗传多倾向于父本。具有母本形态特征的株系占15%;具有父本形态特征的株系占20%;二者兼有或具中间形态的约占65%。这说明通过多亲本杂交育种,兰花后代产生了基因重组现象,从而导致后代间存在丰富的变异,进一步为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提供了基础。2.对种间杂交F1代株系和亲本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母本“韩国桃花”的核型为2n=2x=40=26m+14sm,属2B型;父本蕙兰的核型为2n=2x=40=26m+14sm,亦属2B型;杂种F1代核型出现了多种类型,分别为14m+26sm、4m+36sm、22m+18sm、8m+32sm、10m+28sm+2st、24m+16sm、10m+24sm+6st、32sm+8st、12m+28sm、4m+34sm+2st、16m+24sm、40sm等类型,其中2B型占85%;3B型占15%;其中长染色体、中长染色体、短染色体的遗传多偏向于母本,中染色体的遗传多偏向于父本。这可能为多亲本基因重组的结果。3.测定了亲本及其杂交F1代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的含量,测定了POD、SOD、CAT的酶活性;分析了EST和蛋白质的电泳图谱。结果表明:母本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含量均低于父本;F1代株系中可溶性糖含量与父本相近的约占10.5%;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约有25%的株系高于亲本;F1代株系中叶绿素含量超出亲本的约占15%。关于亲本及杂交F1代POD、SOD、CAT同工酶活性,母本酶活性低于父本;F1代株系中POD、CAT的差异比较明显,SOD的差异平缓。由EST电泳酶谱可知母本有3条明显的酶带,父本有2条酶带,F1代出现了丰富的变异,具有亲本酶带特征的F1代株系约占33.3%。通过亲本及杂交F1代蛋白质SDS-PAGE电泳,父本可溶性蛋白质表达量高于母本,F1代株系的蛋白质表达量均在亲本之间的变异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