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国五十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历程是曲折的。改革开放前,住宅基本上是一种福利产品,其产权归国家所有,不具有商品属性,这种不符合我国国情的房地产体制实行的结果是给国家及企业带来沉重负担,并且由于投资不足造成住房建设远不能满足国民生活需求。改革开放后,我国在不断探索中逐步恢复了房地产的商品属性,住宅开始在市场上进行交易,交易数量增长很快,房地产业呈现出巨大发展空间。但由于我国房地产商品化时间较晚,其所处的社会、市场环境也正处于不断完善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房地产产业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其中最突出、最被广大人民看重的是房地产价格持续走高的问题。本文从理论分析,指标分析,计量经济学分析的多种角度,对我国的房地产价格进行研究。主要目的是研究我国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是否与宏观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是否有支持我国存在房地产泡沫的理由。文章主体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沿部分。在这部分中,分析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并对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研究成果、知识空白、理论基础等方面内容进行了阐述。
第二部分概述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情况,将其分为五个阶段。同时用相关数据着重介绍了现今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
第三部分首先采用数据对比和图表分析的方法对用于分析房地产泡沫存在性的主要指标,如住房收入比、租售比等进行了分析,按照相关计算方法得出了结果,从而得出在我国房地产市场并没有出现整体性泡沫的暂时性结论。同时还分析了这些指标在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些问题。最后给出了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持续走高的一些原因分析。
第四部分介绍了一些房地产泡沫的典型案例,主要有日本、泰国和我国海南的房地产泡沫,希望从中得出一些经验,起到一定的借鉴与警示作用。
第五部分是论文的实证部分。在这部分中,使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的方法对我国平均房价和宏观经济中的一些主要变量进行分析。得出了我国平均房价与宏观经济之间确实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变化没有脱离宏观经济运行轨迹的结论。由此可以判定,在本文的研究期间,没有支持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