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1982年2月24日推出第一支Value Linei(价值线)指数期货合约以来,全球各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股指期货品种,股指期货交易市场日趋发展和完善。股指期货的推出使得全球投资者在股票现货市场交易和商品期货之外多了一个有力的投资对象和风险管理工具,因此也使它成为金融期货历史上发展时间最短但是发展最快的金融产品。我国的股指期货合约也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和酝酿,于2010年4月16日推出了第一个股指期货交易品种——沪深300指数期货,为我国股票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场内风险对冲工具。尽管作为以规避股票现货市场风险为首要功能的股指期货,它在为资本市场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它的存在也倍受争议。1987年10月爆发的美国及全球股灾,使得人们对股指期货的信任度骤降,“股指期货的引入和存在是否是造成股票现货市场大幅波动的罪魁祸首”这一问题也成为了业内外学者研究和讨论的热点。我国自沪深500指数期货上市以来的5年里,整体运行较为安全平稳,但是关于它对股票现货市场波动性的讨论仍是一个热门话题。2015年4月16日,上证50与中证500两只股指期货新品种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挂牌上市,它们的推出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多标的”的股指期货产品,也使得金融期货产品的深度和广度得以扩展。然而,它们的推出对股票指数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作用尚不明确。本文的目的之一正是从上证50和中证500指数期货入手,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GARCH模型,分析这两种股指期货产品上市前后对我国股票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来阐释股指期货的平衡力量在我国市场上是否得以实现;第二个目的是基于对全球股指期货市场中具有代表性的三大股指期货:美国S&P500(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香港恒生指数期货以及德国DAX指数期货,通过横向对比分析这三大股指期货推出前后对股票现货市场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证50指数期货和中证500指数期货的推出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指数现货市场的波动性;而三大发达资本市场中的股指期货的推出则是相反,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指数现货市场的波动性,起到了平抑市场波动的作用。最后,通过实证分析以及横向对比分析,本文得出了研究结论,并为我国股指期货未来的发展路径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