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天津市某三甲医院体检人群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的患病及发病情况,探讨T2DM、IFG的患病及发病影响因素,为T2DM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次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2015年15499名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T2DM、IFG的患病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IFG患病的影响因素,应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BMI(Body mass index,BMI)与T2DM、IFG患病的剂量—反应关系。第二部分以集体体检随访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T2DM、IFG的发病情况。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T2DM、IFG发病的影响因素,应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BMI、BMI变化情况与T2DM、IFG发病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1.天津市2015年度体检人群T2DM患病率为8.8%,随着年龄的增加呈递增趋势(P趋势<0.001);男性(11.7%)高于女性(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FG患病率为10.3%,随着年龄的增加呈递增趋势(P趋势<0.001);男性(12.7%)高于女性(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增加、男性、TG升高、TC升高、超重、肥胖、高血压与T2DM、IFG患病相关。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人群中,BMI与T2DM、IFG患病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按性别、年龄分层后,BMI与T2DM、IFG患病的关联强度仍存在剂量—反应关系。3.T2DM的三年累积发病率为3.2%,发病密度为10.87/千人年,男性(5.0%)高于女性(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基线IFG组T2DM三年累积发病率(16.4%)高于基线正常血糖组(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FG的三年累积发病率为3.0%,发病密度为10.10/千人年;男性(4.2%)高于女性(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Cox回归分析发现,调整年龄、性别后,基线时TG升高、高血压、HDL-C降低、超重、肥胖、IFG使T2DM发病风险增加;基线时TG升高、高血压、HDL-C降低、超重、肥胖使IFG发病风险增加;BMI状态的改变也是T2DM、IFG发病的影响因素,与持续保持正常/消瘦状态相比,由超重/肥胖状态逆转为正常/消瘦状态并不增加发生T2DM、IFG的危险性,而持续保持超重/肥胖状态则增加了T2DM、IFG的发病风险,HR(95%CI)分别为6.890(3.324,14.280)、2.347(1.462,3.76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则发现,IFG、年龄增加、超重、肥胖是T2DM发病的危险因素,TG升高、年龄增加、超重、肥胖是IFG发病的危险因素。5.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人群、男性、女性中,随着基线BMI值升高,T2DM、IFG发病风险均呈线性增加趋势。BMI变化值与T2DM发病的关联强度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按性别分层后,在女性中并未发现此关联;BMI变化值与IFG发病的关联强度无显著剂量—反应关系。结论1.本研究中体检人群T2DM、IFG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呈递增趋势;男性T2DM、IFG的患病率、发病率均高于女性。2.BMI与T2DM、IFG患病的关联强度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随着基线BMI的升高,T2DM、IFG发病风险呈线性增加趋势,高BMI是T2DM、IFG发病的独立、剂量依赖性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