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巴经济走廊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点多面广,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中巴经济走廊民生安全和重大工程设施的顺利实施。对中巴经济走廊进行地质灾害特征、敏感性分析,其结果有望为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城市规划,道路选线和重大工程的建设提供基础的科学参考。基于此,本文首先采用3S技术通过遥感影像等数据解译研究区的地质灾害点,建立研究区详细的地质灾害编目。其次,根据中巴经济走廊地质灾害编目,分析地质灾害分布特征。然后,基于地质灾害特征选取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因子建立地质灾害敏感性分析体系,运用加权信息量模型、证据权法和基于CF值的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中巴经济走廊地质灾害敏感性,并对研究区进行地质灾害敏感性区划。最后,简要介绍了中巴经济走廊地质灾害防治的对策与建议。得出以下主要的结论:(1)中巴经济走廊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坡面、沟谷、冰川泥石流),其中大约75%的地质灾害点属于小规模(面积小于1km2)地质灾害,仅有12处特大规模地质灾害点,为滑坡和沟谷泥石流;崩塌规模均为中小型。空间上,地质灾害的分布呈现出“南低北高”的空间分布特征,面积大于20km2的地质灾害点均分布在中巴经济走廊北部山区;时间上,近10年中等以上规模地质灾害发生频次普遍较高,自2011年以来,地质灾害发生频次逐年增加。(2)中巴经济走廊容易诱发地质灾害的条件为:坡度为29~35°,距断裂带距离小于2 km,岩性为软岩和极软岩,距河流的距离小于2 km和距公路距离小于2 km。地质灾害敏感性与距河流、公路、断裂带的距离以及岩性硬度呈现负向相关的关系;坡度对地质灾害并未表现出完全正向或者负向的贡献,而是在特定范围内发挥作用。(3)采用加权信息量模型、证据权法和基于CF值的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综合分析的中巴经济走廊地质灾害敏感性精度分别为0.821、0.795和0.893,表明运用三种方法分析的地质灾害敏感性值和实际值在95%的置信度水平上无显著差异。但是,基于CF值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的敏感性更符合实际情况。(4)运用基于CF值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的中巴经济走廊地质灾害敏感性将研究区分为低敏感区、中等敏感区和高敏感区三个区域。高敏感区,集中分布在中巴经济走廊北部山区,中敏感区,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巴经济走廊北部山区和西南部等地区,低敏感区,主要位于中巴经济走廊南部沿海地区的印度河平原和沙漠等地区。研究区低、中、高敏感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比分别为59.4%、22.5%、18.1%。(5)简要探讨了中巴经济走廊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与建议,在地质灾害高敏感区应建立权威、高效的监测系统、预警发布系统、应急指挥系统以及应急避难系统。对于水电工程和道路工程区域地质灾害的防治,应坚持“选址避让,加强治理,应急管理”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