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学位论文包含两个工作。第一个工作中,我们首先开发一个新的识别和跟踪光球亮点并将其分类为孤立亮点和非孤立亮点的算法。NVST所处环境具有非常优良和稳定的视宁度,这允许我们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视宁度环境中进行长时间、不间断地观测。NVST优质的观测条件让我们能够观测到两种演化类型的亮点:孤立亮点和非孤立亮点。孤立亮点是那些在寿命演化中没有发生过分裂和融合的亮点,而非孤立亮点则是那些发生过至少一次分裂或者融合的亮点。NVST的长时间高分辨的观测使得孤立亮点的很多演化特征都能够得到比较完整的考察。比如亮点的亮度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起伏。在连续观测时间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避免某一时刻因为亮点亮度下降得比较厉害而将其误判为消失的情况。在这个工作中,我们分析了活动区附近的一个区域并一共识别了2010个亮点,其中35%的亮点为非孤立亮点而剩余的65%为孤立亮点。我们进一步研究了光球(孤立和非孤立)亮点在不同平均背景磁场强度下的寿命、面积、亮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孤立亮点和非孤立亮点的面积和亮度均不受背景磁场强弱的影响;而在背景磁场强的区域,光球亮点(孤立和非孤立)的平均寿命短于那些在背景磁场弱的区域中的亮点。同时,在背景磁场强的区域,光球亮点的数密度和面积覆盖率均高于背景磁场弱的区域中的亮点的相应参数。在第一个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开发了一个同时识别和跟踪光球亮点和色球亮点并将其进行配对的算法并对光球亮点和色球亮点的观测表现进行了研究。对光球亮点和色球亮点的配对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研究它们所示踪的磁通量管。更进一步,可以帮助研究光球和色球之间的磁连接性以及考察能量传输过程中,磁通量管的观测表现(比如形变)及其对日冕和色球加热模型构建提供重要的观测限制。我们首先研究了光球亮点和色球亮点的寿命分布并发现光球亮点和色球亮点的寿命呈正相关。其次,我们对光球亮点和色球亮点在出现时间,消失时间,和寿命之间的差别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这三个量都服从高斯分布。于是,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即光球亮点和色球亮点的产生机制并不相同,也并不相互影响,但是它们的出现时间,消失时间和寿命长短均受它们所在的同一个磁通量管的相应特征的影响。更进一步,该工作对磁通量管倾斜导致从光球到色球的水平偏移量以及从光球到色球之间发生的扰动位移进行了研究。最后发现磁通量管倾斜的水平偏移量服从高斯分布。这说明磁通量管的倾斜度是随机的,完全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磁通量管从光球层到色球层的横向振荡位移则服从指数衰减分布。通过这个工作,我们认为磁通量管连接着光球和色球,其中随时会有MHD波从光球传到色球。我们进一步推测我们得到的磁通量管的扰动是由于波的传输导致磁通量管的形变而产生的。MHD波在传播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能量以次级扰动的形式泄漏到磁通量管外面并被迅速耗散。而其直接后果就是磁通量管周围的等离子体在MHD波沿着磁通量管从光球往色球传播的同时就被加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