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今中外,人类一直在不断的迁徙过程中。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形态越来越复杂,人类的流动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内涵,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不外乎,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作为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国家,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作为典型“二元经济”体,中国正在经历着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并伴随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但是中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在过去多年来一直受到来自各种制度的阻碍,使得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只是形式上的劳动力流动,而无法在城市安家落户。本文从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等多学科角度,借鉴国内外的经典劳动力转移理论,以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作为研究主体,从制度完善的视角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文章第一部分结合权威数据资料,从中国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人口总量、流动趋势、群体分化状况、流动区域特征、从事行业分布等方面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了详细和全面的分析,总结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和趋势。 文章第二部分介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城市和农村产生了那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文章第三部分从制度层面和经济层面,对现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劳动力市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培训制度、住房问题是现阶段阻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主要障碍。 文章第四部分针对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从制度完善的角度,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主张政府应该统筹规划、把握全局、循序渐进、通过制度完善与改进,逐步消除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障碍,最终让农村剩余劳动力获得城市市民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