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缺氧在心肌缺血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心脏是一个耗氧量非常大的器官,且心肌不能进行无氧代谢,故心肌缺血时,由于氧供给不能满足氧需求,会引起心肌收缩功能障碍,进而引发心肌细胞凋亡和坏死,而缺血后的再灌注会进一步加重心肌的损害。因此氧供需的平衡对心功能的维持及心肌细胞的存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发现低氧诱导因子-1 (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是一种在氧平衡调节中起关键作用的转录因子,它可以调节多种缺氧应激蛋白的基因表达,从而介导许多与缺氧适应有关的各种生理、病理性反应。已有研究显示HIF-1可能是心肌缺血时首发的分子反应,因此阐明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时HIF-1在心肌组织中的时空间表达型式,对于深入了解心肌缺血时基因调控水平的生理、病理变化机制有重要意义,并有助于对该病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是指预先反复短暂的缺血可以显著减轻后续的缺血/再灌注所致的组织损伤。IP已被证明是目前最为有效的内源性心肌保护机制。已有研究表明IP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物学适应性反应过程,涉及到多种内源性触发因子、相关受体、通道、信号转导系统和各种内源性保护蛋白的参与。但在这些因素中哪一种起关键作用尚不清楚,因此关于IP保护作用的机制仍未能确切阐明。由于缺氧诱导的HIF-1可以调节多种缺氧应激蛋白的基因表达,因而阐明HIF-1表达与IP保护效应的关系对进一步深入了解IP的内源性保护机制和开拓新的治疗思路将有重要意义。另外,目前国内外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及IP的研究结果多是从正常动物的模型中得出的,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心脏上,其I/R损伤情况以及IP是否仍有保护效应或其保护程度如何尚少研究报道,且现有的少数研究中还存有较多争议,因此,阐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状态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IP保护效应的影响有现实意义。综上所述,我们进行了本研究,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两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