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与资源是人类进行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环境优良、资源丰富、规划合理,则区域发展较快,反之亦然。随着旅游业的大力发展、人们环境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广泛实施,如何协调好旅游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成为当今旅游环境学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明确区域旅游资源等级分布、科学确定区域景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预测其发展趋势,通过一系列的规划管理、调控措施,最终使旅游活动达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是这一课题求解的关键。 本文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在对国内外旅游资源分类、评价和环境承载力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区域资料搜集和景区旅游要素的实地调查、分析,依据地理学、旅游资源学、生态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采用德尔菲法、最小因子法和灰色理论等相关原理和方法,对研究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与评价,阐明了旅游资源分布规律,建立了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并预测了旅游环境承载力,测算了旅游环境瓶颈指数,明确了旅游环境瓶颈问题,提出了研究区旅游资源管理的对策及建议。结果表明: (1)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旅游资源单体丰富,其主、亚类几乎涵盖了国家标准的全部,仅没有自然变动遗迹类。有等级的单体482个,占单体总数的87.64%,其中特品级单体有15个,占总数的2.73%;优良级单体169个,占30.73%;普通级单体298个,占54.18%;未获等级单体68个,占12.36%;区域省级旅游资源有68个,国家级旅游资源有20个,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等不同种类景区应有尽有。但各区、市、县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分布极不平均,其旅游资源的规模和丰富度不成正比。从县域尺度看,区域旅游资源分布趋于平衡。 (2)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大部分景区年旅游环境承载力值远能够满足客流量的需求;主要景点中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和杨家埠民俗艺术大观园黄金周日承载量为强度超载;鹤伴山国家森林公园、寒同山神仙洞黄金周日承载量为轻度超载;云峰山景区、碣石山景区、醴泉寺景区、范公祠景区在黄金周适载,在淡季则属于弱载景区。基于Matlab的灰色预测模型显示,区域景区未来旅游需求增长幅度会很大,大部分景区在2020年以前不会超出其可承受范围,但需注重在黄金周、节假日客流量的调控,个别景区如天鹅湖风景区、杜受田故居、范公祠、杨家埠民俗艺术大观园在2015年开始,其年旅游需求超出景区可承受范围。 (3)结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旅游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建议从监测技术和管理手段入手,从提高执政能力、规范制度、加大宣传力度、科学规划、合理引导,分区管理、加强区域资源整合等方面改善区域旅游环境承载力。不仅可保证当地自然、社会与经济环境的质量,也保证旅游者在旅游地的体验质量,同时减少旅游地受到旅游活动破坏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