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在各种致病因子(酒精、病毒、药物及自身免疫等)作用下引起的慢性肝损伤及肝脏进行修复和愈合的结果,是向肝硬化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及共同病理途径,其特点是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肝脏结构破坏,肝窦毛细血管化与肝小叶内纤维化,同时可引起肝功能减退及门静脉高压等;本质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与分解失衡,ECM过度沉积。目前大量研究证明肝纤维化阶段是可逆的,及时阻止和逆转肝纤维化的发生及发展可以大大降低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的中心环节,而许多细胞因子参与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如: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ativegrowth factor,PD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HSC被激活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MFB)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受体,进一步增殖,合成并分泌大量ECM,促使胶原产生和沉积,从而导致肝纤维化的发生。目前虽然国内外学者对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仍无特效药物,随着近年来国家对祖国医学发展的重视,中医药对抗肝纤维化的治疗显示了较大的潜力。鳖甲煎丸出自东汉医家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具有软坚散结、化瘀通络的功效。本实验通过经典的四氯化碳(CCL4)造模方法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同时对模型进行药物干预,观察实验动物的一般情况变化,检测血清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ol-Ⅳ),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白蛋白(ALB)的含量,观察肝脏病理学形态改变,检测肝组织CTGF、P38、TIMP-1、MMP-9的水平,通过这些指标的检测,研究对肝纤维化的治疗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健康纯种清洁级SD雄性大鼠56只,体重360-410g,由河北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适应性饲养1周,随机分为6组,包括正常组(A)、模型组(B)、西药组(C)、鳖甲煎丸低剂量组(D)、中剂量组(E)和高剂量组(F)。除正常组外,各组大鼠均于实验第1天皮下注射40%CCl4橄榄油混合溶液5ml/kg,此后每3天注射3ml/kg,正常组大鼠皮下注射等量橄榄油,同时中药及西药各组每日给予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大鼠鳖甲煎丸0.55g/(kg.d)、1.1g/(kg.d)、2.2g/(kg.d),秋水仙碱0.1mg/kg灌胃。模型组大鼠给予蒸馏水灌胃。实验第四周末开始,每周随机处死模型组大鼠,光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实验第6周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给予正常组、模型组、中药各组大鼠及西药组大鼠继续灌胃5周,每日1次,药物剂量根据体重调整。实验第11周末,各组大鼠禁食12小时,水合氯醛麻醉后心脏取血,离心后取血清,测定各组血清ALT、AST、ALB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LN、Col-Ⅳ水平;取大鼠肝脏组织,分别用于HE染色及Masson染色,以观察各组大鼠的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选取大鼠相同部位肝组织置液氮中快速冷冻后置于-80℃备用,以反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CTGF、TIMP-1、MMP-9的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中P38蛋白的表达。结果:1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在实验过程中,正常组大鼠体重呈持续性增长,饮食如常,目光有神,皮毛有光泽,反应敏捷。模型组及中西药各组大鼠一般状况较差,反应迟钝,皮毛暗淡,易激惹,形体消瘦。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有死亡情况:模型组死亡2只,中药低、中、高剂量组、西药组各死亡1只。2各组大鼠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光镜下正常组大鼠肝脏中以肝细胞为主,肝细胞呈条索状排列,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细胞排列整齐。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肿胀变性,部分呈气球样变,细胞边界不清,胞质不均匀或胞质内出现大量空泡,小叶间纤维间隔较厚,肝小叶结构破坏,中央静脉周围见有少量灶状坏死细胞,并伴有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核变形或稍固缩,汇管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明显,假小叶形成。中药治疗组虽有肝细胞损伤,结构破坏,但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假小叶形成较少且结构较清晰,肝窦轻度扩张,汇管区纤维结缔组织中度增生。秋水仙碱治疗组肝脏损伤程度变化介于模型组与中药组治疗组之间。说明鳖甲煎丸对减轻肝纤维化效果明显,且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组。3各组大鼠血清学指标各组大鼠血清ALT、AST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秋水仙碱组、中药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鳖甲煎丸各剂量组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秋水仙碱组相比,鳖甲煎丸高剂量组明显减低(P<0.05),低剂量组较之升高(P<0.05),中剂量组与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鳖甲煎丸各剂量组之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最低,低剂量组最高,中剂量组居中。各组大鼠血清ALB含量的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秋水仙碱组、鳖甲煎丸各剂量组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鳖甲煎丸中、高剂量组明显升高(P<0.05),低剂量组与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秋水仙碱组相比,鳖甲煎丸高剂量组较之明显升高(P<0.05),低剂量组较之明显降低(P<0.05),中剂量组与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鳖甲煎丸各剂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最高,低剂量组最低,中剂量组居中。4各组大鼠血清LN、Col-Ⅳ水平各组大鼠血清Col-Ⅳ水平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秋水仙碱组、鳖甲煎丸各剂量组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鳖甲煎丸中、高剂量组明显降低(P<0.05),低剂量组与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秋水仙碱组相比,鳖甲煎丸高剂量组较之明显降低(P<0.05),低剂量组较之明显升高(P<0.05),中剂量组与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鳖甲煎丸各剂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最低,低剂量组最高,中剂量组居中。各组大鼠血清LN水平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秋水仙碱组、鳖甲煎丸各剂量组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鳖甲煎丸各剂量组明显降低(P<0.05);与秋水仙碱组相比,鳖甲煎丸高剂量组较之明显减低(P<0.05),低剂量组较之升高(P<0.05),中剂量组与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鳖甲煎丸各剂量组之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最低,低剂量组最高,中剂量组居中。5各组大鼠肝组织中CTGFmRNA、TIMP-1mRNA、MMP-9mRNA含量的表达5.1各组大鼠肝组织中CTGFmRNA、TIMP-1mRNA含量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秋水仙碱治疗组、中药各剂量组含量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进行比较,秋水仙碱组、鳖甲煎丸各剂量组表达均减低(P<0.05);与秋水仙碱治疗组相比,鳖甲煎丸高剂量组较之明显减低(P<0.05),低剂量组较之表达升增高(P<0.05),中剂量治疗组与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鳖甲煎丸各剂量组之间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最低,低剂量组最高,中剂量组居中。5.2各组大鼠肝组织中MMP-9mRNA含量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秋水仙碱组、鳖甲煎丸各剂量组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治疗组、鳖甲煎丸各剂量组均降低(P<0.05);与秋水仙碱组相比,鳖甲煎丸高剂量组较之表达高(P<0.05),低剂量治疗组较之表达低(P<0.05),中药中剂量组与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鳖甲煎丸各剂量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最高,低剂量组最低,中剂量组居中。6各组大鼠肝组织中P38蛋白的表达P38蛋白阳性表达呈棕黄色,在正常大鼠肝脏组织的表达呈弱阳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秋水仙碱治疗组、鳖甲煎丸各剂量组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治疗组、鳖甲煎丸各剂量组明显降低(P<0.05);与秋水仙碱组相比,鳖甲煎丸高剂量组较之明显减低(P<0.05),低剂量组较之升高(P<0.05),中剂量组与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鳖甲煎丸各剂量组之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最低,低剂量组最高,中剂量组居中。结论:1肝纤维化大鼠存在肝功能损伤及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鳖甲煎丸可明显减轻肝功能损伤及肝纤维化程度,有改善肝功能的作用。2鳖甲煎丸可明显降低大鼠CTGF、TIMP-1的水平,减轻TIMP-1对MMP-9的抑制作用,进而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减少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可能为其改善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3鳖甲煎丸中药可降低P38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的增殖、分化,阻断肝纤维化的进程,可能为其抗纤维化的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