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展望中的生命探寻——《朝花夕拾》的人本解读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y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以童真的视角与心理言说着生命的本真存在和理想状态,而往事成追忆的回望与沉浸中,容智而理性的现实直面与价值判断又在更高的阶梯生发着关于人生、生命的哲理性终极追问.用人本学的方法来研究,以散文集《朝花夕拾》为考察对象是对鲁迅生命意识、自我意识、生存选择和终极归宿意识的追根溯源和现实开掘,童年的真实与直感,成年的思辩与升华扭结交融,编著一部人生的寓育诗.
其他文献
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角度入手,把晋中1区(榆次)、1市(介休)、9县(太谷县、祁县、平遥县、灵石县、榆社县、左权县、和顺县、寿阳县、昔阳县)的118个乡镇的2730个村名作为研究对象,运用
"象征"的概念内涵十分丰富和驳杂.广义的象征是一个文化人类学的概念,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学科对其有着不同的界定和表述.象征在文艺学中则主要是指文学作品的一种表现方式,它通
大和末年发生的甘露之变,使朝廷的文臣受到严重打击,残酷的政治斗争使一批在朝的老年士大夫普遍产生了全身远害的消极心理。他们自求闲职,来到东都,形成了一个以刘禹锡和白居易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