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论证唐代楷书在清代帖学到碑学转换过程中的桥梁作用。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桥梁的搭建”。其中“帖学的衰落与唐楷的介入”论述帖学衰落的原因以及唐楷介入的理由、途径和作用。“唐楷与碑学理论的构建”阐明唐楷在阮元构建了碑学理论过程中的桥梁作用。中篇为“桥梁的贯通”。其中“唐楷与碑学理论的深化”通过对包世臣以唐楷为桥梁,寻找碑学技法的考察,论证了唐楷在包氏完善碑学理论过程中的作用。“碑学的发展及其方向的偏移”揭示了碑学发展方向的偏移及其成因。下篇为“桥梁的拆除”。包含“唐楷的式微及其原因”以及“唐楷与碑学运动的高潮”两部分。阐述了唐楷衰微,碑学运动走向高潮的原因。清代前期,帖学逐渐衰落。唐楷把帖学从糜弱的泥潭拉了出来,并把帖学引向碑学。唐楷的北碑渊源和篆隶遗意是阮元构建碑学理论的重要依据。包世臣以唐楷为桥梁,对魏碑的技法作了开拓性的探索。在唐楷的桥梁作用下,碑学不断发展壮大,逐渐由弱势变为强势。由于唐楷的大量普及,并在科举考试的浸染过程中被馆阁体化,人们对唐楷形成了审美疲劳和逆反心理。金石考据学家在访碑活动中对唐楷和魏碑进行审美比较后,逐步接受了魏碑的丑拙雄强之美。生宣纸和长锋羊毫笔的大量普及,又使唐楷的创作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唐楷逐渐衰微。清末的康有为出于政治的目的,对唐楷进行了猛烈而偏激的攻击,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碑学理论体系,使碑学运动走向高潮。唐楷这座帖学与碑学之间的桥梁最终被拆除。通过唐楷这座桥梁的搭建、贯通和拆除,清代书法实现了由帖学到碑学的转换,并确立了系统的碑学理论体系,清代书法的历史画卷也得以一一展开。本文通过对清代书法发展史的重新梳理,揭示了唐楷在清代帖学到碑学转换过程中所发挥的桥梁作用。清代的书法史在唐楷这座桥梁的搭建、贯通和拆除过程中一一得到展现。唐楷与“碑学”、“帖学”之间的关系也得到比较清晰的阐明。论文全面挖掘了阮元、包世臣和康有为等碑学理论家的书学思想,对唐楷在其中的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它作为书法史尤其是流派史、风格史、技法史的关键一环,提出了一些新的观察视角。对深入理解清代书法的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