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上海女性画报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xing101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处于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现代都市形成,租界林立,西方思想不断传入,各种思想观念并存,新旧杂糅。伴随着女性解放思潮的涌动,女性开始走出家庭、走向社会,追求独立自主的呼声越来越高,在都市大众文化和近代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女性报刊杂志得到繁荣发展。《妇人画报》是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创办的一份女性画报,本文选择以女性读者为对象的《妇人画报》作为一个视角,来描绘当时女性画报的概况。首先通过梳理上海女性报刊从萌芽到兴盛的发展脉络,以及上海女性画报的发展特点,来分析《妇人画报》出版的历史背景。《妇人画报》的发展变迁经历了飘动无定的摇篮期、生动活跃的青春期和风格成熟的延续期,其内容分为图片和文字两大块,图片内容主要是受过教育、有社会地位的女性及相关的服饰妆容图片,还有一些形象生动的漫画;文字内容包括女性名人介绍、都市女性的时尚资讯、以及清新的短篇小说、散文、现代诗等。《妇人画报》在经营上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它以总编辑为主导,吸收了当时很多有名的作家,尤其是对女性持开放态度的男性作家群,如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等,他们在近代文坛上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使得画报的文学水准得到了提升。编辑以开阔的国际视野,把文章的内容进行整合,把握及时的时效性,积极与读者互动,并且以少广告、稳定价、广发行的出版策略促进画报的持续稳定的发展,体现出《妇人画报》有特色的经营之道。最后从读者接受的角度,看同时代的都市女性形象,探讨对于女性美的标准的界定,这当中体现出来的更多的是社会男性精英的观点,不免带有男性优越观。通过对女性的教育、职业和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的梳理,及女性的出路这些重大社会议题的探讨来看近代都市女性的面貌。
其他文献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一方面,大学生要能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善自身的处境;另一方面,高校要建立专门的心
顶岗实习是中职学校的特色办学模式之一,是学校与企业的纽带。学校就业科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时时处处注意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做好顶岗实习管理工作。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逐年推进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对于初中化学实验来说是一门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学科,其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开发及利用
【案情回放】某职业中专服装班的美术教师胡某,要求学生上手工课时每人带一把剪刀,但没有对学生所带剪刀的安全性做任何要求。在上手工课时.胡某正在教室的后排指导学生操作,坐在
2017年1月15日,“第五届全国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高峰论坛”(以下简称“福州论坛”)在福州完美落幕,但人们惯常所说的“人走茶凉”现象却未出现——“人倒是走了,心却近了,血更热了”,与会同人通过微信群、朋友圈、QQ群等方式热议参会收获与感受。  “在我看来,这是一次以教育实践者集体的智慧策划的教育论坛……令人回味无穷。”余国良先生如是说。  在与会者的热情互动中,还诞生了“福州论坛”版的《你拍一,
2014年,第一届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表彰刚刚揭晓,许多地方和学校已吹响了备战第二届的号角。笔者在参与了一些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相关培训的情况下,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意义  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的意义可概括为反映现实、烙印标签和促进提升。  反映现实的意义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反映教育理念。2014年的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产教合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高职贯通等一系列教育教学
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交通运输专业的专业课,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及应用,使运输各项环节井然有序,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在对运输管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