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省有种植棉花的优良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植棉经验,也是我国最早进行转基因棉试验和推广的省份。转基因棉1996年开始在河北省试种,1998年进行推广,当年转基因棉花的种植面积占河北省棉花总播种面积的54.9%,到1999年这一比例上升到90%。进入二十一世纪,河北省没有了区分转基因棉和非转基因棉的统计数据,河北省是我国转基因棉播种时间最早,种植时间最长的省份。本文回顾了河北省棉花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河北省棉花产业在我国占有重要的地位,采用综合的比较优势分析法,对比了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新疆六省份的棉花比较优势,认为河北省的棉花生产在全国范围内有着较强的规模优势和效益优势,但效率优势相对较低。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棉铃虫害推动了转基因棉花在河北省的应用,河北省转基因棉的规模化种植,提高了棉花产量,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次数和施用量,降低了棉花生产的人工成本,提高了河北省棉花的经济效益。本文根据河北省历年关于棉花生产的相关数据,对河北省转基因棉推广使用前后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认为现阶段河北省的棉花生产存在着棉种市场混乱、种子价格高,转基因棉种植过程中生产资料投入不合理,棉花价格影响棉花的经济效益及转基因棉潜在的生态风险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种子市场品种混杂、竞争不规范,棉农对棉种辨别能力不强,影响了优良棉种的使用;在生产管理过程中,棉农对转基因棉的生长特性和科学管理技术掌握不够,存在化肥农药投入结构、使用数量不合理现象,增加了棉花的生产成本。经济效益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棉在河北省的应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其潜在的经济效益。针对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可以通过加强转基因棉相关知识宣传,提高种子使用者的质量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正确识别种子优劣的能力,避免买到假冒伪劣棉种以及由此带来的潜在风险;加强技术培训、举办展示会交流会,引导棉农合理使用生产资料;增加良种补贴、生产补贴,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措施,增强棉农植棉积极性,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提高河北省转基因棉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