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听觉系统中外耳、中耳、内耳结构异常及听觉传导信号通路中的听神经和各级中枢发生病变,导致听功能障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统称为耳聋。我国听力残疾人数众多,每年有3万左右聋儿出生,发病率为1/500~1/1000。60%的耳聋患者是遗传因素所导致的,遗传性聋中非综合征型耳聋占70%,30%为综合征型耳聋。迄今已经定位的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座约有136个,已克隆基因88个。虽然耳聋具有较高的遗传异质性,但大部分非综合征型耳聋由少数几个基因热点突变引起,包括GJB2、GJB3、SLC26A4、线粒体基因(mtDNA12SrRNA)等,这使遗传性耳聋的基因诊断和筛查成为可能。传统的耳聋基因检测方法包括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指纹-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实时荧光定量Taqman MGB探针法、PCR结合Sanger测序、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等。但是这些方法很难同时对不同基因上的多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基因芯片技术虽然能同时对多基因、多位点进行检测,但是成本昂贵,对技术要求高。因此,建立一种能一次性检测多个热点突变、可靠、经济、快速的技术尤为重要。目的:采用多重单碱基引物延伸法对耳聋先证者进行GJB2、 GJB3、SLC26A4、12SrRNA基因12个热点突变位点的一次性检测,以期建立一种快速、可靠、经济的耳聋基因诊断方法。方法:采用多重单碱基引物延伸法对96名非综合征型耳聋先证者、66名家系成员及50名正常人,共212名,进行GJB2、GJB3、 SLC26A4、12SrRNA基因12个热点突变位点的一次性检测,并采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1、采用多重单碱基引物延伸法对96名非综合征型耳聋先证者、66名家系成员及50名正常人,共212名,进行GJB2、GJB3、 SLC26A4、12SrRNA基因12个热点突变位点的一次性检测,结果与Sanger测序结果一致,准确性为100%。2、采用多重单碱基引物延伸法对96名非综合征型耳聋先证者进行GJB2、GJB3、SLC26A4、12SrRNA基因12个热点突变位点的一次性检测,大大提高了检出率,检出率为41.67%,而前期单个基因/单个位点的一次性检出率只有31.25%。3、50名正常人中有1名携带GJB2c.235delC,正常人中携带率为2%,与国内研究显示的正常人群携带率在1%~6%之间相符。结论:建立了一种可以一次性检测非综合征型耳聋GJB2、GJB3、 SLC26A4、12SrRNA基因12个热点突变位点的快速、可靠、经济的基因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