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直播在我国的实践研究——以央视频《疫情二十四小时》为例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yiyiyi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在全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和移动平台的逐渐升级,开始催生电视业进行融合转型。传统的电视直播固有的单一架构优势正在逐渐减弱,而移动平台开始占据更多的直播市场份额,进行了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创新,出现了另一种直播形式——慢直播。慢直播的出现是对“直播”定义的又一次扩展。慢直播并不是2020年才出现的,它在直播过程中没有剪辑、画面单调、直播时间长、没有主持人等特点,使得它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并不太受网友欢迎,没有为大众熟知。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个特殊的背景,使得慢直播得以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并被大众所接受。我国虽然已经进行过不少的慢直播尝试,但总体而言,慢直播在我国仍然算得上是新生事物,还没有达到成熟和完善的水平。慢直播的传播特征,在已有的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对策,都值得我们去阐明规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文以央视频《疫情二十四小时》慢直播为研究对象,对慢直播在我国的实践进行深入分析。本篇论文一共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绪论部分对研究背景与意义、当前研究现状、研究思路方法、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进行概述。第二部分,首先对慢直播的相关概念进行初步界定,介绍其发展历程,分析其特点;然后梳理慢直播在我国的相关实践,其中首先介绍我国各大媒体对于慢直播的实践尝试,随后重点介绍本文所选案例央视频《疫情二十四小时》慢直播实践。第三部分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传播受众四个方面入手,分析央视频《疫情二十四小时》慢直播的传播特征。从传播主体而言,央视频APP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UGC的运用带来了丰富的传播内容;从传播内容而言,主要有对内容主体的新形式尝试、内容呈现适应碎片化传播、细分栏目带来阶段性报道这三个特征;从传播渠道而言,主要联合各大平台进行全网引流,同时利用社交媒体实现联动传播;从传播受众而言,主要有“使用与满足”的强烈需求、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全面爆发、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的觉醒这三个特征。第四部分总结出《疫情二十四小时》慢直播带来的影响,主要包括:全过程参与权唤醒了受众的主体意识、特殊时期的温暖陪伴缓解了紧张情绪;建立了民意表达和释放的渠道、提供了新型的舆论监督的方式;带来了亚文化与主流媒体的良性互动、饭圈文化过度渗透使受众关注点偏离。第五部分基于前文对《疫情二十四小时》慢直播的分析来归纳总结出我国慢直播实践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及改进建议。存在的相关问题主要表现为:可应用领域有限;用户黏性不够高;对技术要求过硬;严肃话题饭圈化。与此同时,基于前文的分析,提出未来慢直播可能的发展方向。慢直播未来应该积极拓宽领域,创新内容;提升技术,加强监管,以期获得更好更长远的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对于县级媒体重视程度的加深,社会治理层面也对县级媒体提出新的建设要求。为了坚守基层舆论阵地,应对新兴媒体发展带来的冲击,县级融媒体中心不再单纯的扮演着媒体的角色,而是成为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基层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推进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重要成果。中宣部和省委相继下发改革文件,各地也根据相关政策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黄冈市作为红色革命
学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诞生是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加强对民法典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是每一个普法主体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我国媒体历来在普法宣传领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民法典诞生后更是形成了集中力量宣传普及民法典的热潮。本文以媒体普法作为研究方向,将我国权威法治媒体《法治日报》媒体矩阵对民法典的普及报道情况作为具体研究对象
学位
近年来,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5G时代的到来,网络速食电影凭借着优质的内容生产、极具个性化的独特电影解说方式,在B站、抖音等视频平台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空前关注,诞生了“毒舌电影”、“谷阿莫”、“刘老师说电影”等受欢迎的电影解说内容创作者。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视频平台中二次创作的影视解说视频激增,加上网络环境中各种亚文化层出不穷,时代审美发生转向,网络速食电影中加入越来越多青年亚文化元素。作为代表青
学位
主流媒体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和新闻舆论工作的主体,面对当前复杂的网络舆情环境,主流媒体如何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与公信力值得更进一步地探讨。Vlog作为近几年在国内兴起的以第一人称视角记录的视频形式,在主流媒体新闻报道中的创新应用,是主流媒体创新报道形式,拉近用户距离的一次重要尝试,对于提升主流媒体的“四力”有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Vlog在主流媒体新闻报道中的创新应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
学位
区别于其他视频内容,Vlog在传播过程中凸显“人”的因素,具有个性化与鲜明的人格特征。人格化传播让短视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前国内外对于Vlog的研究还在不断地深入,但是通过阅读文献发现对于Vlog人格化传播的研究比较少。如何借助人格化传播吸引观众,维持高度的用户黏性是Vlog在内容层面进一步发展的重点。本文选取在Vlog人格化传播上相对突出的“你好_竹子”(以下简称竹子)的Vlog作为研究
学位
随着媒介融合和新技术的发展,时政新闻Vlog借助新颖的报道形式吸引大批年轻受众,是传统媒体为凝聚主流价值向心力的有益实践。因时政新闻Vlog的叙事方式极大程度贴合了社交网络媒体用户的需求,探索其叙事特征尤为必要。目前国内外对于传统新闻叙事的研究已经到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但对于新闻Vlog叙事的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Vlog+新闻”这种新的媒介传播方式是如何在进行叙事的以及体现出什么样的叙事特征成
学位
藏族群体的媒介形象,不仅影响了藏族文化的对外传播,也影响了公众对藏族群体的认知。因此,大众传媒真实、全面地呈现藏族群体的形象,对于藏族群体甚至国家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全国性媒体受众范围广、权威性强、内容专业化程度高,是建构与传播藏族群体媒介形象的重要渠道。本文以人民网为对象,运用文本分析、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和三层次框架理论,主要探讨人民网有关藏族群体报道的生产特征、受众对人民网中藏族群体媒介形象的
学位
场景理论与场景技术在传播学领域的不断发展,使传播的主客体、传播范式与传播效果无一不打上场景的烙印。在场景技术与人的双重推动下,移动直播电商场景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成为现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刺激下,主流媒体也纷纷融入直播电商,助力经济复苏和扶贫助农。对主流媒体融入直播电商而言,大数据、移动设备和社交媒体等场景要素的不断融入,加速了场景重构,促进了传播效果的提高。本文以场景理论为基础
学位
<正>根据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内分泌学组2011年发表的《闭经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1]中定义,原发性闭经是指年龄> 14岁,第二性征未发育;或者年龄> 16岁,第二性征已发育,而月经还未来潮。相对于欧美国家诊断标准,我国定义中的年龄界值均晚1岁[2~4]。先天性子宫性闭经与下生殖道发育异常所致原发性闭经是本文论述的焦点。
期刊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支持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传统餐饮产业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也存在着转型和升级的难题。餐饮行业本身具有劳动强度大、报酬低等特点,致使餐饮业服务员工承受着巨大的情绪负担和精神压力,因此餐饮服务行业员工不良情绪的疏导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根据对有关餐饮服务行业员工情绪管理的相关文献梳理,已有研究多以组织和企业管理为研究切入点,且视角多集中于政策和宏观层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