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战带给人们对于战争和生命的思考,对于存在的思考,对于价值与意义的思考等等。作家以二战作为切入口,展现那一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精神世界,或活在二战阴影下的当代人们的存在状况。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即是如此,从二战的炮火中生存下来,始终以二战为元素讲述故事,从最早成名的《铁皮鼓》关于一个侏儒对于世界的反抗,到生命最后写成的自传《剥洋葱》对于自己在二战中到二战后的现在生活每个阶段的透视,他作为当代德国最重要的作家,始终将笔端对准二战,对准战争中以及战争后德国的存在状态、德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和心灵创伤和对于战争的反思。对于传统人与动物关系的颠覆,对于传统人物描绘的摒弃,致力于发现新的异类存在,挖掘人物背后潜藏的兽性,这些都是研究格拉斯塑造的奇特角色和兽性世界的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君特·格拉斯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从以下三方面来论证本文观点,即战争状态下人的兽性以及人与动物关系的倒置。第一方面,是从小说中人物在战争影响下所体现出来的兽性行为作为研究重点,探讨战争大背景下异化的人群;第二部分讲述小说中动物所存在的巨大意义,对事件带来的关键性转折和影响以及人与动物之间关系的颠覆性;第三部分讲述作者写作始终围绕家乡但泽,人物和环境都互有交错,互文性使作品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和完整的世界。最后,在这样一个战争状态下的但泽,有着凭借兽性发泄欲望的异化的人群,和有着颠覆性力量、在与人关系中处于上风和引导作用的动物,这不仅仅是但泽这个小世界的写照,也是作者对于大世界和深入观察和领悟。具体框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人类兽性发泄的世界”。战争岁月下,人是异化的,兽性的激发使人类自身蒙受了巨大灾难。格拉斯将笔触瞄准释放兽性、施暴的人群,关注其对于世界的毁灭和自身内心感受的变异。人类在战争状态下呈现出类似的兽性,但是具体而言每个人对于世界的行为展现又是不同的,根据小说中的人物发泄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完全抗拒世界,凭动物本能行事,以全部行为做出反抗,这种行为明显而直接,行动与目的一目了然,但也最容易向世界妥协。(2)对世界展现敌意,以弱者的态势对世界发起进攻,发泄兽欲,微小但致命。(3)融入世界,但更想掌控世界,主宰世界,广泛而深刻。第一种方式就是《铁皮鼓》中奥斯卡的写照,他从拒绝世界到最终的回归世界,代表着兽性的逐渐消退和对世界的妥协,《局部麻醉》中的曾经肆意破坏、毁灭世界的撒灰派头目也渐渐地经过时光和岁月成为一名教师,并极力劝解学生不要重蹈覆辙,他不仅对世界妥协,甚至已经表现出与世界的合作态度;第二种方式就是《狗年月》中的马特恩,他向世界施虐式复仇,宣泄没有被满足的欲望,这是弱者的选择;与之相对的就是第三种,也是小说《狗年月》中的阿姆泽尔,他从最开始的模仿世界到戏仿世界直到最后的创造世界完全体现的是强者的意志,马特恩和阿姆泽尔的强弱关系和施虐受虐的关系也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对于世界的发泄方式也根据自身的强弱变化有所区别。第二部分,“动物主宰的世界”,相较于小说中人物所具有的兽性本能,动物反而表现出更多的超脱于兽性之外的特质,在战争期间人类沦为兽性的受奴役者,而动物则可以安稳地靠自身强大的求生意志度过,并且在关键事件中能起到关键作用。在战争中动物比人类更能获得生的权利,以及生存的意义。这也是作者竭力想要展现的状态。在小说中,相较于人类对世界消极无意义的抵抗和复仇,动物更能从具体行动中改变世界,动物在小说中不仅引导事件还能创造世界。同时在与人的交往和关系中,动物的地位也不断上升,甚至能够超越人类,占据强势地位,《狗年月》中狗引导事件,到《母鼠》中母鼠创造新世界,《比目鱼》中动物成为预言者,引导人类的行为。所有这些小说中动物的地位在不断上升和强化,反而人类则是消极的弱者。如果说《铁皮鼓》描述的是充满兽性的人,《狗年月》描述的是人与狗相互较量、动物可以成为事件的关键的话,那么《母鼠》则描绘了人和动物在抗争中动物的全面胜利。这三部作品在主题上和内容上呈现出一个递进关系。战争中动物的地位远高于人,人的兽性表现在对于世界的反抗和复仇,但都是失败的,动物本能则指引动物做出趋利避害的选择,不同于人对于世界直接的反抗,动物更趋向于选择有利的形势,并在这种形势下逐步掌握事件走向,达到控制的目的。人的兽性和动物的本能是不同的。人的兽性强调对外部世界的发泄,而发泄导致人的损害和以及对世界的最终服从;动物的本能则指引它们进行有益的探索,找到与世界交流的正确方式,趋利避害,甚至最终主宰世界。第三部分,“互文性——相互关联的世界”。作者始终将笔端对准但泽,小说“但泽三部曲”是以但泽为背景书写,其中的人物形成一幅画卷,不断贯穿在他作品的始终,后来的《局部麻醉》、《比目鱼》、《母鼠》、《蟹行》中都能看到三部曲中人物的身影,有的甚至历经岁月,展现出另外的精神气质和风貌。作者以一隅的变化捕捉到了世界的细微或者深刻变动,讲述朗富尔,讲述这个作者曾经失去过的小城,讲述随着世界变化呈现不同姿态的小城,或者反向通过小城的人事变迁来展现世界,关注世界,这也是作者不断选择其作为背景的原因。这样的互文性写作方式一方面体现出作者西西弗斯的原则,另一方面小说的互文使作者笔下的世界变得完整而丰满,地点的相对统一,交错的人物关系形成一个社会,这个小社会也映射出一个与之相对应的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