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CT及MRI成像技术,探讨肝脏泡型包虫病(HAE)发生肺、脑播散转移时原发病灶生长特性。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院,经临床及病理证实76例肝泡型包虫病肺转移及61例肝泡型包虫脑转移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腹部均采取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或MRI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方式,肺包虫患者肺部采取CT平扫+增强扫描方式,脑包虫患者头部采取CT平扫+增强或MRI平扫+增强扫描方式。结合各患者的影像数据及资料,分析转移灶及原发灶特征:如病灶大小、病灶位置、病灶数目、血管侵犯等项目。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肺包虫病肝脏原发病灶最大直径为25.12cm,最小直径为2.90cm,直径均数为12.38cm,标准差为4.51;位于肝右叶者38例,占比50.0%;病灶侵犯门静脉者57例,占比75.0%。肺包虫肺部病灶最大直径为11.90cm,最小直径为0.70cm,肺内病灶直径均数为2.40cm,标准差1.76;转移后病灶呈双肺多发散在分布者26例,占比34.2%。脑包虫病肝脏原发病灶最大直径为28.71cm,最小直径为4.09cm,直径均数为22.17cm,标准差为3.94;位于肝右叶者38例,占比62.3%;病灶侵犯门静脉者45例,占比73.8%。脑包虫头部病灶最大直径为7.15cm,最小直径为0.73cm,脑内病灶直径均数为1.37cm,标准差0.45;转移后病灶呈双侧大脑半球多发散在分布者35例,占比57.4%。肺泡型包虫原发灶与脑泡型包虫原发灶在病灶位置,肝静脉、肝下腔静脉、肝动脉及肝门脉侵犯情况,病灶数目等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原发病灶直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泡型包虫病肺、脑转移原发病灶主要位于肝右叶且容易侵犯门静脉血管,转移灶呈现出无固定区域多发散在分布情况,这些生长特点对临床诊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