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Kumkol油田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南图尔盖盆地。油W范围内断层发育,构造破碎,为被断层复杂化的小型背斜构造,圈闭面积小,主要目的层是下白垩统底部的阿雷斯库姆组。目前该油田的幵发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为:①含水率持续上升,稳产难度大:②注水幵发效果差别大,油层水淹程度不同,需要加大综合调整力度,改善注水开发效果;③只开展了地层对比研究和沉积相的初步分析t对沉积微相的研究还不够深入:④针对厚层砂岩储层,没有开展更细致的流动单元级别的研究;⑤对剩余油分布的认识不清,需釆用动静结合手段来表征剩余油的富集分布特征《本文利用研究K大量的钻井岩心、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以储层地质学、储层沉积学、测井地质学以及幵发地质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为指导,对Kumkol油田下白垩统底部的阿雷斯库姆组进行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研究了其沉积微相的展布规律,对储层流动单元进行了划分,研究了流动单元的平面展布特征。取得的主要成果及认识概括如下:1、根据测井资料,对研究区目的层(白垩系M层)进行了细分层及对比。将前人划分的M-I-1层细分为M-I-1-1和M-I-1-2。2、三维地籐及钻井分层资料表明,研究区各构造层的构造特征具有较好的继承性,油FT1主体(KS、KN)为一NW-SE走向的大型背斜,西翼较平缓,东翼较陡,构造商点位于油田中部。SK油田为一呈NW—SE走向的长轴断背斜,小断层呈雁行分布。3、根据岩心和测井资料,对研究区白垩系M层砂体进行了识别和对比。M-I层砂体以侧向加积的方式相互叠加,连通性较好。M-II层以厚层-块状砂岩沉积为主,单砂体厚度大,横向连通性好。4、根据各种沉积相标志、测井曲线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通过对M层的沉积相类型的研究,并进行了沉积亚相及微lff的划分。其中M-丨属曲流河沉积体系,M-II属辫状河沉积体系。根据地层对比及沉枳相研究成果,研究了各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规律。5、研究区各小层之间均有相对稳定发育的隔层,砂体内部发育由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夹层。隔、夹层的岩性主要为泥岩、粉砂质泥岩。6、利用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流动层带指数(FZI)等参数,运用聚类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方法进行了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建立了M层储层流动单元的判别函数,并将M层储层划分为三种流动单元类型。主要发育I、II类流动单元,流动单元的分布具有南北分带的现象,物性较差的III类流动单元主要分布在KN的北部。流动单元的平面分布规律表明,沉积作用是影响本区储层物性的最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