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砂岩储层对比研究——以板桥-合水长8段与合川须二段储层为例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uhuhuan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加深对致密砂岩储层研究,本文以板桥-合水地区长8段和合川地区须二段两现今埋深和形成时间接近的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和压汞等资料,对两研究区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储集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异同点,然后从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两方面定性和定量分析致密储层成因的异同。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  1、板桥-合水地区长8段和合川地区须二段岩石类型均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但各组分含量不同。颗粒分选性、圆度、支撑类型等特征相同。同表现为特低孔、超低渗储层,具有较好孔、渗关系,长8段物性比须二段略好。  2、长8段与须二段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分别为原生粒间孔和长石溶孔,次生孔隙主要分布在孔隙度较小的范围内,大孔隙基本为原生粒间孔。长8段和须二段分别主要发育微喉道和细喉道,须二段孔喉连通性好于长8段。  3、沉积作用是控制储层物性的基础,通过岩石成分跟结构特征奠定了储层原生孔隙与次生孔隙发育的基础,通过沉积微相控制物性宏观分布。  4、压实作用主要受最大埋深影响,是储层致密化的最主要成因,会造成颗粒紧密接触、刚性颗粒破裂和塑性颗粒变形等现象,造成大量原生孔隙损失。须二段被压实强度和受其影响都高于长8段。  5、胶结作用促使储层进一步致密,同时破坏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改变孔隙结构。长8段胶结作用强度高于须二段。早期形成的适量绿泥石对储层具有保护作用。溶蚀作用因研究区情况而异,对储层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须二段储层受溶蚀作用改善程度好于长8段。  基于对储层特征和沉积、成岩作用对储层影响的综合研究,发现沉积作用为储层的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但强烈的成岩作用是致使储层致密的根本原因。其中,压实作用影响最为明显,胶结作用次之,这两种成岩作用的影响使得储层性能明显降低。溶蚀作用对储层具有改善作用,但程度因地而异。
其他文献
S油田N区块经过40多年的开发,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后期。N区块先后实施了三次井网加密调整,基础井网和加密井网同时参与开发工作。现阶段,生产井的综合含水率已高达93.16%,
压力传感器是传感器族中的重要分支,压力传感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传感器技术的一个关键点。压差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中比较复杂的一种。高温压力的测量因受材料温度限制,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