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期中国古典舞创作的审美取向

来源 :北京舞蹈学院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mlgb7758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典舞系恰逢北京舞蹈学院建校60周年之际举办了两场纪念晚会,一是以回顾中国古典舞创建发展60的历程,以大量文献资料进行珍贵的经典剧目复排;以中国古典艺术审美范畴为参照,重现中国古典舞当代创建一路走来的成果。唤起观众对古代传统舞蹈文化的想象和对于曾经灿烂舞姿的追忆,追溯作品中传达的古典精神和中国古典舞所体现的文化涵义。二是以60周年庆典,重现古代传统雅乐,用不同视角,探寻雅乐舞蹈神韵之美及深藏的中国气度,是追溯源典,是以东方身体文化为参照,展示了雅正的东方大美。通过对传统的、当代的这两场晚会的观演,笔者引发了关于古典舞作品当代创作的思考。俗话说:作品的呈现一定是与创作有关,中国古典舞作为当代舞坛中不可或缺的舞种之一,始终在遵循戏曲、武术等传统艺术的基础上逐步提炼、发展、深化并升华的蜕变中,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形成了该舞种独特的审美风格,创作出诸多作品。本文的写作主旨是以中国古典舞晚会为参照,对其发展历程中创作的作品在纵向上进行脉络梳理以及横向上进行审美风格归类,分析古典舞发展60年的历程中,创作作品的审美取向并予以分类归纳、整理并举例分析。本文撰写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以作品创作的时间脉络为线索,以中国古典舞创作的社会政治背景为着眼点,分析和研究作品创作背后社会发展的必然因素。第二部分以中国传统艺术为参考,参照古典美学体系中的主流审美范畴将中国古典舞在审美风格取向上进行归类、整理和分析。第三部分,是经过纵向的梳理和横向的分析之后,结合古典舞系两场纪念晚会,揭示中国古典舞创作的现状、以及笔者对今后作品创作的思考。最后本论文在导师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对中国古典舞60年作品的整理、总结与思考,希望能够找出中国古典舞作品随着面对时代的高速发展,在把握住传统审美的变化规律;在未来的古典舞作品创作的审美取向上,正视中国古典舞在创作方面的成就和不足,扬长补短,开启新的“甲子”建设征程。希望本文的探究为中国古典舞精品剧目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
其他文献
为了合理解释含稀土离子的高温超导材料的电子顺磁共振谱,从晶体场理论出发,给出晶体材料中稀土离子的微扰公式,阐述了高温超导材料中稀土Kramers离子的自旋哈密顿参量理论,并计算给出了稀土离子Re3+的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e resonance,EPR)参量g因子和超精细结构常数A。计算结果与实验谱线符合较好,说明所采用的微扰公式和理论处理方法是有效和合理的。研究表
动物考古学(Zooarchaeology),是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涉及与人类相关的全部历史阶段。随着对考古发掘的动物遗存进行考古学解释性研究的开展,动物考古学开始形成。动物考
2017年4月7日上午,《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三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逸夫楼203会议室召开,副校长陈前斌教授主持会议。会上,陈前斌教授宣读了《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三届编委名单。李乐民院士、刘韵洁院士、邬贺铨院士任编委会顾问,校长李林教授任编委会主任,陈前斌教授任主编,60余位专家学者担任编委。副校长刘宴兵教授向参会的编委代表颁发了聘书。刘宴兵代表第二届编委会做了题为《抓
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主要对象是基础教育。新时期基础教育的发展面临着由硬件投入的外延式发展逐渐向注重教育质量提高的内涵式发展的转变。相应地,行政管理改革被推向了新的平
汽车覆盖件拉深成形中,一般通过设置适当的拉深筋控制成形过程中的板料塑性流动规律来提高覆盖件成形质量。针对覆盖件工艺设计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元逆算法的拉深筋工艺优化
根据欠驱动机器人的结构特点,以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采用便于实时控制的假设模态方法,建立了具有柔性杆件的欠驱动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对动力学模型的求解进行了分析
描述了一种结构简单的双三角足式移动机器人,分析了该机构的行走步态及控制原理。该机构模仿六足昆虫的行走步态,具有三个自由度,分别由三个直流电机控制。电位器可实现单片机对
自然语言的不确定性是影响文本分类性能的最重要因素。从降低自然语言中的不确定性出发,将主观信任云引入到文本分类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主观信任云信任决策的文本分类方法。该方法通过基于云的概念跃升计算出文本类别概念特征,采用主观信任特征向量作为待分类文本与类别概念之间的相似度判断标准完成分类。该方法有效减少了自然语言的不确定性影响,在不同文本分类方法的实验对比分析中,充分体现了其优异的分类性能。
尺寸及公差设计涉及到机械装配、制造等各个环节,这些环节相互关联且又相互制约。由于计算机辅助精度设计(CAT)的发展一直滞后于CAD/CAM的发展,所以目前CAT已成为影响CAD/CAM
传统主动形状模型(active shape model,ASM)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获得形状,根据主成分并结合形状参数建立起统计模型,该方法不能有效更新图像特征空间,会导致模型匹配失败。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提出一种改进的特征提取方法。首先采用增量主成分分析(increment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