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装饰品是生活中用于修饰美化作用的物品,装饰的过程表达了对于高尚审美情操的追求,尤其人体的修饰打扮增加了人类个人的美感。2006年以来发掘的张家川马家塬墓地被认为是一处“西戎”上层贵族墓地,时代在战国时期。本文以马家塬战国墓地发掘报告中提供的出土文物资料为研究对象,文章创新之处在于研究了金属动物纹牌饰、金银首饰、天然玉石、人工合成琉璃珠在内的装饰品风格、工艺、材质、传播来源以下几个方面:1、马家塬战国墓出土的金属动物纹牌饰具有早期中国北方草原青铜动物纹饰、黄金动物纹饰风格两重特征。2、金银首饰的研究包括了带钩(全兽首形与V琵琶形)、耳饰(单环式、坠式)、臂钏、弓形饰四类,通过类型对比和分析,我们认为:(1)马家塬出土两类带钩(黄金、青铜质地)均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本土典型的带钩类型发源地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但一定程度上结合了草原游牧民族的审美情怀;(2)单环式耳饰属于最早出现并且广泛流行于北方草原地区的类型,坠式耳饰受到了古代中原地区玉石装饰风格的影响。(3)马家塬出土金银臂钏各一件,金臂钏具有中西亚地区北方草原艺术风格和工艺特点,另一件银质臂钏属于中国北方本土制作。(4)弓形饰也有学者称为“璜形饰”,相关学术研究推断弓形饰起源于齐家文化。3、马家塬战国墓出土大量的人工合成和天然玉石材料的珠饰,两者都有本土和外来文化特征。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地处甘肃东南,通过这里向北进入河西走廊和蒙古高原,向西进入新疆、西亚,向南进入四川盆地,向东进入关中平原。马家塬战国墓受到了欧亚大陆草原动物纹饰艺术、中国北方青铜器文化、关中地区秦文化、中原文化多元影响,装饰品在文化构成因素上,具有本土、地区性、外来风格三中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