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2型糖尿病肝损伤有无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prague Dawley(SD)大鼠80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抽取17只作为正常组,其余作为糖尿病造模组。通过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和连续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icin,STZ)进行2型糖尿病造模,连续两次测得空腹血糖≥11.1 mmol/L,即造模成功,随后将模型组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牛磺酸低剂量组(200mg·kg-1)和牛磺酸高剂量组(400mg·kg-1),每组15只,模型组与牛磺酸组持续喂饲高脂饲料。牛磺酸用生理盐水配制成混悬液,每天灌胃1次,正常组与模型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给药8周。末次给药后,动物禁食过夜,自由饮水,称重,禁食12小时测定空腹血糖值,10%水合氯醛(3.33ml·kg-1)麻醉大鼠,取血测血清指标,取肝组织称重,计算肝脏指数(肝重/体重)。HE和Masson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和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荧光定量PCR检测mi RNA-200b和mi RNA-29b的表达变化。结果:(1)定期观察大鼠一般状况表现,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活动减少,毛发粗糙,进食增加,尿量增加,死亡率升高;给药组大鼠较模型组活泼,毛发较光滑,进食较正常,多尿情况较模型组好,死亡率降低。(2)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和肝脏指数明显升高,体重明显降低;应用牛磺酸治疗后空腹血糖较模型组略有降低,体重较模型组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对肝脏系数下降不明显。(3)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血清指标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谷草转氨酶(AST),透明质酸(HA)和层粘蛋白(LN)表达明显上升,III型前胶原(PCIII)水平有所上升,但不太明显;与模型组对比,牛磺酸高剂量组的AST、TC和TG水平下降,PCIII降低,HA和LN明显下降,牛磺酸低剂量组的下降程度不太明显。(4)HE染色结果表明,经高脂饲料持续喂养8周后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纤维化改变。正常组大鼠肝细胞排列整齐,暂无明显纤维化;模型组大鼠肝细胞排列不整齐,可汇管区及间质纤维性结缔组织增多,正常结构被破坏,胶原纤维异常增生并包绕肝细胞形成纤维间隔,肝纤维化严重;牛磺酸低剂量组肝组织虽有少许空泡,但结构破坏较轻,较模型组纤维化程度较轻,肝纤维化较轻,牛磺酸高剂量组的肝纤维化程度较牛磺酸低剂量组轻。(5)Masson染色,在显微镜下可见随肝组织不同程度纤维化,红色肝细胞中有不同量的蓝色纤维出现。正常组未见明显纤维化,肝细胞排列整齐。模型组大鼠胶原纤维组织明显增加,增多的胶原纤维形成纤维间隔,分割肝细胞,使排列整齐的肝细胞混乱,肝组织纤维化明显。牛磺酸低剂量组可见部分组织染蓝,局部纤维化,与模型组相比,蓝色减少,纤维化减轻,牛磺酸高剂量组肝纤维化程度较低剂量组轻(P<0.05)。(6)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TGF-β1的表达,染色部位主要呈棕黄色,在胞浆,细胞核呈淡蓝色。正常组肝组织TGF-β1表达较少,可在中央静脉周围细胞中少量出现,着色较浅。模型组TGF-β1表达上调明显,阳性表达细胞增多,着色较深。应用牛磺酸治疗后TGF-β1表达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7)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TGF-β1 m RNA表达,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相比TGF-β1 m 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较模型组相比TGF-β1 m 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8)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正常组,模型组,牛磺酸低剂量组,牛磺酸高剂量组大鼠肝脏中mi RNA-200b和mi RNA-29b的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相比,mi RNA-200b和mi RNA-29b在模型组肝脏中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治疗组较模型组相比mi RNA-200b和mi RNA-29b表达上调,高剂量组上调明显(P<0.05)。结论:(1)牛磺酸可降低由链脲佐菌素和高脂高糖饲料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减轻2型糖尿病引起的肝脏组织损伤,改善肝脏纤维化。(2)链脲佐菌素和高脂高糖膳食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组织的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的m RNA及其蛋白表达上升,应用牛磺酸可以下调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的m RNA及其蛋白表达,这可能是牛磺酸抑制肝纤维化保护肝组织的作用机制之一。(3)牛磺酸可上调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的mi RNA-200b和mi RNA-29b的含量,使其表达趋于正常,而肝组织中mi RNA-200b和mi RNA-29b和TGF-β1m RNA的表达量成显著负相关,所以牛磺酸可能是通过调控mi RNA-200b和mi RNA-29b的含量降低转化生长因子的表达而抑制肝纤维化发挥肝组织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