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包科学是科研组织基于互联网和数字媒体,跨越组织边界向社会开放,吸引公众参与科研创新的一种社会化协作模式。它在对科研组织进行有效管理的同时,能高效利用社会公众的智慧,完成大科学研发创新活动。本文基于对研究对象的长期关注,从众包科学组织和参与者的视角出发,采用虚拟民族志以及文献研究、规范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等多种质性与量化研究方法,从众包科学核心概念出发,对众包科学这一公众参与创新趋势的代表模式进行了研究,关注其整体活动机制与规律。科研创新模式正处在变革的边缘,公众参与是最新的趋势。大科学工程的经历早已为科研组织积累了远程协作、虚拟联合创新的经验,但这种经验局限于科研组织系统内部的合作,并未对科研组织的建制产生突破性的冲击。众包科学则是科研组织与未知的广泛网络用户之间的开放合作,成员与组织没有签订契约,工作形式极为灵活,获取他们的创新资源需要开辟一条新的途径。这一过程发生在网络传播的语境之下。因此,网络技术特征和传播模式为其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其中包括各类人群的联系与合作、网络媒介鼓励的多向度传播与交流、技术进步实现的思维创新等等,使得众包科学的组织形态和运作机制都呈现出与传统科研组织截然不同的特征。为了较全面把握众包科学的活动规律,本研究创新性地建立了多维度的分析框架,对众包科学的组织形态、科学生产与传播、以及当前与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索,力求填补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为科研创新实践及政策制定提供参照。本文提出了由发包方、发包任务、公众及项目过程这四个要素构成的众包科学概念,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界定,明确了“众包科学”作为一个专业名词的意义所在。从中观层面展开,通过组织类型分析框架的建立,强调了众包科学以虚拟组织为集合方式,及在其基础上衍生的不同管理运作特征。本文将众包科学模式解析为科学生产和科学传播两个主要方面,运用了网络传播语境下的多种理论对这两方面过程进行分析,阐释了从组织结构和过程设计及管理的阶段性规律特征,是对众包研究和虚拟组织研究的丰富与拓展。通过对众包科学的发展现状进行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本研究使用多种方法采集了较为丰富和珍贵的一手案例资料,对于众包科学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特别是其中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探索,总结了一些显著的特征,期望有利于针对性的突破发展瓶颈,加速实践进程。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认为:众包科学促进了科学生产的创新。众包科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科学研究的基础。它意味着科学研究可以通过网络共同营造一个有凝聚力的虚拟科研组织,社会公众借助这样的虚拟科研组织,实现与科学家的分工与合作。通过众包科学组织发挥的中介作用,科研组织也得以与具有异质性知识的社会公众建立联系,为组织内部的科研创新带来了低成本、低风险且具有创造性的影响。众包科学点燃了公众参与激情。众包科学的成功在于动员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它基于真实的科学研究体验,丰富了科学传播中参与的内涵。众包科学激发了社会公众的集体智慧。在发挥社会公众集体智慧的过程中,众包科学组织主要依靠其交流与合作机制促成公众发挥个人能力,通过不同的方式汇聚成虚拟的团队和集体,体现出巨大的创新能量。同时,组织也可以根据任务的复杂程度和解决方式,设计不同层级的决策机制对公众集体智慧进行提炼和萃取。众包科学重塑科学研究范式。科学研究既要按照自身累积的方式发展,又需要融汇全世界科学研究成果的经验。网络传播的革命引发了科学研究与科学传播的转型。它不仅改善了科学家与社会公众的交流方式,还改变了科学研究的行为方式,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使用媒介的科学家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