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背阔肌腱下滑囊Bursea of the Latissimus Dorsi Tendon是位于肱骨结节嵴间沟底,小结节嵴与大圆肌附着部和背阔肌腱止点之间的滑囊,其病变可导致肩部疼痛。临床上此滑囊炎的病变是困扰中老年人的一种慢性疾病,其疼痛常被误认为是肱二头肌长头腱炎或者肱二头肌滑液鞘炎,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背阔肌的主要作用是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当上肢上举时可引体向上。背阔肌腱下滑囊炎的病变除局部疼痛外,还可以影响肩关节的功能,使肩关节活动受限。以往的文献中仅有此滑囊炎的命名和对此滑囊的简单的测量,对于此滑囊炎具体的解剖学研究、诊断和治疗的文献报道很少,以上研究表明,背阔肌腱下滑囊炎的解剖学特点很少有文献报道,目前明确的诊断及治疗临床观察报道很少。目的:系统分析背阔肌腱下滑囊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诊治背阔肌腱下滑囊炎提供依据,并对其临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1.解剖观察20例正常成人肩关节标本,其中左侧9例,右侧11例,测量背阔肌腱下滑囊与肱骨小结节最高点的距离,其高度、宽度,肌腱厚度;以及与之鉴别的肱二头肌长头腱滑液鞘、大圆肌腱下滑囊、肩胛下肌腱、喙突下滑囊、胸大肌腱的定位。2.临床观察将90例背阔肌腱下滑囊炎患者随机分为镇痛液治疗组、小针刀治疗组、镇痛液加小针刀治疗组,各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三组疼痛指标、关节活动度、关节活动功能积分及安全性的变化情况。结果:1.应用解剖研究①肱骨结节间沟分为肱骨大小结节间沟和大小结节嵴间沟,更准确的定位周围结构。②通过肱骨小结节最高点至背阔肌腱下滑囊上端的距离27.43±4.71mm,来确定该滑囊的上下位置。③通过触摸肱二头肌长头腱,依其内侧缘距背阔肌腱下滑囊中点8.12±1.23mmm确定背阔肌腱下滑囊的内外位置关系。④观测了背阔肌腱下滑囊的相关数据,在肱骨结节嵴间沟上下高度为36.5±4.79mm,中点宽度为8.62±1.83mmm。⑤观测了背阔肌腱下滑囊周围易发生炎症的肱二头肌长头腱滑液鞘、大圆肌腱下滑囊、喙突下滑囊、胸大肌骨管等,为该滑囊与周围结构病变提供鉴别诊断的依据。2.临床研究①镇痛液加小针刀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镇痛液治疗组总有效率82.67%;小针刀治疗组总有效率82.14%;三组疗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疼痛VAS评分分析结果表明:疼痛VAS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三组疗效比较P<0.05,证明镇痛液+针刀疗组可以显著减轻疼痛。③关节活动度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关节活动度测量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三组疗效比较P<0.05,证明镇痛液+针刀疗组可以显著改善关节活动度。结论:1.本研究为背阔肌腱下滑囊的诊疗提供了形态学依据。肱骨结节间沟与结节嵴间沟是不同的解剖定位;背阔肌腱下滑囊与肱骨小结节最高点的距离,其高度、宽度,肌腱厚度相对固定;与肱二头肌长头腱滑液鞘、大圆肌腱下滑囊、肩胛下肌腱、喙突下滑囊、胸大肌腱解剖定位可以鉴别;可以通过其周围解剖标志及测量数据进行治疗定位。2.镇痛液加小针刀治疗明显改善背阔肌腱下滑囊炎的疼痛、关节度等临床症状与体征,疗效优于单独的镇痛液治疗和单独的小针刀治疗。镇痛液加小针刀是治疗背阔肌腱下滑囊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