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年》第四部分明确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建设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等目标,阐述了教师队伍在“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中扮演着的重要角色。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步入社会的引路人,在教育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程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不断跟进,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与实践的蓬勃发展,而教师个体自觉专业化需要自身不断发现问题,改正问题而不断进步。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教师对教学各个方面、学生发展与自身发展的重新认知,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新范式中促进教师成长的策略之一。因此,如何优化教师反思理念、提高教师反思能力、培养教师反思智慧是当前提高教学质量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反思并不是单纯的思考。是对自己过去的思想、行为、体验的理解与感悟,需要批判性的思维和不断反复的实践论证。教学反思,是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活动,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专业发展为目的,对其课堂教学、自身发展、学生发展以及师生关系等诸多方面进行审视与分析,进而采取有效的改进策略的个体行为。当前关于教学反思、反思性教学、反思型教师的研究不断增多,理论研究较多,缺少基于数据调查的实证研究、有效的反思技术和切实的应对策略,对于将教学反思提升到智慧层面的相关文献也较为匮乏。哪里有教育,哪里就需要智慧。本文试图在这些方面努力做出一些探讨。本研究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较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教学反思智慧的内涵:教师在教学中对有关教学、学生和个人等方面的观念和行为进行审视、分析和批判,形成正确反思意识并积极实践,从而促进教学及其专业成长的一种综合能力。概括了教学反思的内容,归纳出教学反思智慧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创新性和广泛性的特征。在批判理论、元认知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运用调查法、访谈法和个案研究法,通过对洛阳市和郑州市十七所高中的81位地理教师的调查与访谈,从教学反思的认识、动因、影响因素、途径、内容、反思时间、学科地位对教学反思的影响和反思评价等维度做出数据分析。分析发现教师教学反思现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充分认可;(2)教师对教学方面的反思各有侧重;(3)对学生和自身发展的关注度较为欠缺;(4)教师集体反思氛围有待优化;(5)地理学科地位对教师教学反思存在一定影响;(6)新型教学反思平台没有得到充分应用;(7)教学反思缺乏连贯性,行为跟进不及时。任何一种策略的提出,其真正意义在于优化相关理念,并指导实践。本文致力于发现高中地理教师反思存在的不足,对症下药,提出相应可行性措施:(1)拓宽教师反思途径,提倡教师与自身对话、与学生对话、与同伴对话、与理论对话、与技术对话;(2)采用新型反思技术,提出教学日志法+教学审计技术和角色模型法+同伴观察技术等教师反思技术;(3)重视地理学科地位;(4)整合ALACT反思模式与课例研究;(5)建立教学反思评价体系,包括教师自评、同伴互评和学校评价三个层面;(6)继续教育中渗透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这些措施有助于教师走出传统教学反思体系,切实关注实践反思,对于培养教师教学反思智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包括:概括了教学反思智慧的概念;提出了实践性策略包括集体反思和自我反思的有效技术、整合ALACT反思模式与课例研究。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例如,对于数据尚需进一步挖掘,进行数据的对比分析等。本研究力求探寻教师教学反思时存在的问题,提出关于培养教师教学反思智慧的可行性策略,使教师教学反思智慧唤醒地理课堂,让教学反思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力。这是课堂教学重焕活力的契机,是促进学生发展的理路选择,也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