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论文以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为主要研究对象,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内容构成。在绪论部分,主要探讨了本篇论文的研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以及关于本雅明艺术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正文部分第一章“本雅明艺术生产论建构的历史语境和理论资源”由两部分主要内容构成,第一节论述了本雅明艺术生产论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包括本雅明青年时代时空转换的游学经历和当时日新月异的技术环境;在“理论资源”这一节内容中中,详细论述了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中对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的发展。在“对布莱希特等学者艺术生产论的借鉴”这一部分内容中,论文论述了本雅明对学术伙伴(如布莱希特)艺术生产论的吸收改造及其发展等。第二章详细论述“本雅明艺术生产论的内涵”,也是论文的重点章节,分别从艺术家、艺术品、艺术感三个维度进行阐述。第一节“作为生产者的艺术家”,详细地阐述了当代艺术家在技术社会语境下身份地位的改变,艺术家创造的神话遭到解构;第二节从艺术品的角度切入,分析了艺术品在新技术条件下,从“独一无二”到大规模地复制,艺术的存在的方式也从艺术殿堂进入“寻常百姓家”;第三节详细剖析了艺术感受的改变,具体表现在艺术品“灵韵”的消失和“震惊”效果的显现。理论构建的目的不是为了打造理论的乌托邦,归根结底是为了观照现实。第三章中,笔者尝试将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与当代艺术理论建设和艺术的生产、传播和消费联结起来思考,使本雅明带有“寓言性”的艺术生产理论在当代历史条件下焕发新的生机。当然,诞生于机械复制时代之初的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并不能洞见到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现实,其理论上的局限之处在论文的结语部分加以思考和论及。具体表现为“文艺批评方法难以普遍化”、“哀悼‘灵韵’消逝却不见经典回归”、“警惕大众文化陷阱却未有明确方案”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