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协商治理问题研究--以成都爱有戏社区文化发展中心为例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w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强调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拓宽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深化合作治理与共同治理,为社区治理的加强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党和国家将协商治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理资源嵌入到社区治理中,可以畅通群众利益表达的渠道,凝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将矛盾在基层化解,达成广泛共识。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要坚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优势,社会组织协商、基层协商成为我国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社区治理次第演进,及至当下社区已成为管理体制创新、多元参与和社会组织嵌入等多重主题叠加与变奏的空间。
  本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首先梳理文献资料,厘清社会组织的内涵,关注已有研究中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以及社区协商民主的模式、特征与存在的问题等。通过划分历史阶段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协商治理的进程,然后分析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全文以社会组织为出发点,立足社会组织的角度探究社会组织如何参与社区协商治理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尽可能针对性地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文章以协商民主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和共建共治共享理论为理论基础,并结合最新的顶层设计赋予中国语境下的内涵,以“结构-行动-取向”的思维框架阐释多元治理主体通过协同联动、平等协商对话的民主机制运作,实现凝聚价值共识、最大化公共利益和共建社区治理共同体的理想追求。社会组织以项目化运作在推动议题进入公共决策议程、搭建协商平台、参与议事互动、协助拟定制度、连接多元主体、整合社会资源等多个方面发挥重要的枢纽与载体作用,从而实现疏导矛盾化解风险、维护社区和谐稳定、推动科学民主决策的价值目标。
  案例实证以成都市爱有戏社区文化发展中心社会工作者团队在城市社区的协商治理营造项目为调研对象并对利益相关主体采取半结构式访谈。其中,自下而上以参与式城市院落农耕为议题的市民论坛协商案例目的在于改善社区生活环境、有效利用公共空间、促进邻里和谐、丰富居民生活、培养环保意识等,市民论坛结合开放空间技术和罗伯特议事规则,在规范理性的协商流程下,多元治理主体制定农耕管理规章制度并推动决策的执行落实;自上而下政府收集民情民意,以音乐大道主题街区营造为公共议题的流动茶铺对话目的在于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改进音乐社区的软件设施推动社区经济发展。流动茶铺没有固定场地,秉持完全开放、自由、公正的理念促使参与各方充分表达利益诉求。
  通过案例研究,可以发现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协商治理仍然存在独立性不够、合法性不足、协商意识与能力不高、协商成果的执行落实缺乏必要的评估和反馈导致后期效果逐渐递减等问题。政府需要转变治理理念,给予社会组织充分的自主性与合法性,提供足够的支持,社会组织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协商能力。社区协商要配套相应的监督反馈机制保证治理效果。
  综上,传统的社区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已无法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多层次的利益诉求。藉此,通过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以项目化运作参与社区协商,根据实际场域情境灵活地选择利益表达渠道、协商形式和搭建公共对话平台,实现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下的社区多元治理主体协商联动,这也是未来社区治理一种合理高效的实践趋向。
其他文献
产业升级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变革的重要杠杆。按照国际经验,产业升级动力结构源自国内与国际环境变动的双重驱动。无论是边际产业论,还是产品寿命周期假说,都显示对外直接投资在发达国家的结构变革过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已经从资本净输入国转变为净输出国。因而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内产业升级的战略机遇期所产生的驱动力就不能不受到普遍关注。检索现有的文献发现,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在描述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母国产业
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ForeignDirectInvestment,简称OFDI)曾经是发达经济体跨国企业特有的经济现象,传统的国际投资理论也以其为研究对象,成果丰富且已形成较为完善理论体系。然而近十年,中国OFDI呈几何式增长,即使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资本流动规模持续下滑,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仍逆势上扬,并于2016年首次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中企“走出去”发展轨迹,无法用传统OF
学位
养老是我们每个人迟早都需要考虑的话题,老有所养既是个人与社会的愿望,也是责任。随着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日渐增长,老人们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也由“老有所养”逐渐向“老有颐养”转变。养老服务问题愈来愈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原因在于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的背景下,有效的养老服务供给面临着不足。由此,作为宏观调控者的政府近年来不断在制度层面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在社区养老发展
学位
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至2020年)》颁布,明确强调了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要求完善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乡村旅游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力量,近年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业态。乡村旅游是以农村自然乡村景色、农耕文明、传统文化等为依托,结合休闲、娱乐、康养等多种形式,吸引游
学位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加上农村人口大量往城市流动,乡村出现严重空心化、土地搁置、资源浪费、运作模式单一等问题。乡村发展一直是我国关注的重点。2017年2月5日,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的乡村发展新模式,这一模式旨在让农民更加充分地参与到乡村发展及建设中,从而增加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盘活乡村资源,更好地让农民从乡村发展中受益。党的十九大又提出了实施
学位
自我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产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步下降,农民作为第一产业的主力军逐渐进入到第二、三产业里谋求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进城务工的浪潮,进而催生出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保障义务教育全面覆盖以及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是我国国民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也是
学位
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二元结构遭到冲击,原来农村传统的这种管理机制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城市化社区治理的需要,城乡社区成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城乡社区治理关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与城乡基层和谐稳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因此,研究城市基层社区治理中当值
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我国在公共设施方面的建设也越来越多,由公共设施建设引起的“邻避运动”现象正在不断升级。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我国由此进入一个治理改革与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十九届四中全会继续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国家一系列的大政方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我国的社会治理指明了
学位
我国已经进入一个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社会,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社会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社区治理作为国家在社会治理中的根基,如何进行社区治理创新是推进社会治理变革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2017年印发并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对社区治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十九大报告着重强调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
学位
农村是我国增长消费、扩大内需的主要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农业发达的城市,其农业方面较大的市场需求不断提醒着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势在必行,并且农村电子商务这种新兴发展的网络营销形式可以给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平台空间,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新的思路,从而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助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迈向新的阶段。因此,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农村经济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