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照明技术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大众在夜间的活动范围及活动时间不断扩大,对于夜景照明的需求也在提高。自2000年开始,国内很多地区都在尽力改善城市夜景照明环境,近几年随着夜游经济的迅速崛起,城市夜景照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重要性也逐步体现,然而现阶段对于城市中重要建筑景观节点—古塔建筑的夜景照明设计还不够成熟,研究还不够深入,照明效果不能达到大众的预期以及时代的发展要求,所以本文做了大量的实验,获取大量数据并利用国内外先进的数据分析方法,来对整个评价体系进行构建、支撑和完善。本研究为2019年河北省在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资助项目(省级纵向科研项目,项目编号:CXZZSS2019079),旨在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楼阁式古塔夜景照明视觉评价体系。首先,本文通过调研文献、实地测量、软件模拟等手段,首先对古塔建筑的夜景照明现状进行考察,对夜景照明效果的关键评价要素进行初步考察,对现阶段常用评价体系的应用方法进行总结;其中,重点对楼阁式古塔照明表现方式进行分类整理并通过专家咨询、视觉评价等手段对其进行简单地视觉舒适性或合理性分析。其次,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城市中古塔周边区域夜间光环境,选定简单且极具代表性的楼阁式古塔主体,合理参照规范推荐比例并结合实际对主体与背景亮度凸显要求、主体各结构间亮度比例舒适性要求进行模拟视觉评价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合理亮度凸显比例分析方程式及亮度比例影响分析结果。然后,基于城市中古塔周边区域夜间光环境,选定简单且极具代表性的楼阁式古塔主体,合理参照相关色温研究及实际优秀设计案例推荐,并结合以上亮度凸显研究,对楼阁式古塔色温表现需求进行模拟视觉评价实验,并对评价数据进行C-SVM向量机评价模型搭建,最终分析得出古塔主体对色温条件的合理表现需求。之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提出基于楼阁式古塔建筑特性表现要求、夜景视觉亮度舒适度感受、夜景视觉色温适宜性感受、灯光实现要求4部分为主要评价准则并结合建筑保护共5大部分的楼阁式古塔夜景照明视觉评价体系。最后,运用上文中所得到的楼阁式古塔夜景照明视觉评价体系进行实地问卷,将所得数据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搭建拟合模型,观察拟合结果的残差数值并对比最终结果与最初评价真实值,观察是否符合模型设定的误差值,以最终验证此评价体系科学可用。本文共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模拟分析法、“SD”法以及线性回归分析、C-向量机算法、结构方程模型、BP人工神经网络等统计学方法对古塔建筑的照明表现方式优化需求、夜间表现亮度凸显需求、灯光颜色优化需求进行了分析,加强了古塔建筑的夜景照明建设,优化了古塔照明效果,既可以重塑城市夜间形象,增加城市夜晚活力,又可以让古塔在“保鲜”的基础上“活”起来,在另一个维度发挥古塔的作用,展现中国古建筑文化和佛教文化的魅力,补全楼阁式古塔类建筑夜景照明方面的相关研究,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楼阁式古塔夜景照明视觉评价体系,从而达到优化楼阁式古塔类建筑夜景照明效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