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新疆北疆地区肝血管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肝血管瘤治疗的现状,对医疗干预情况进行分析,为新疆地区居民健康服务提供一定的帮助。并为进一步探索肝血管瘤治疗的干预条件、干预时机和干预手段的临床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医院、新疆伊犁州奎屯医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医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医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医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北屯医院、哈密红星医院、新疆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医院、新疆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医院)、新疆乌苏市人民医院、新疆沙湾县人民医院等14所医院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诊断为肝血管瘤并住院治疗的病例,采用统一的调查表系统、全面的收集各种资料,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民族、学历、医保状况、经济情况、家族史等),诊断相关信息(诊断机构、诊断方式、肝血管瘤大小、位置、形状等),治疗相关信息(治疗方式、预后情况等),医护人员肝血管瘤知识认知情况。结果:共纳入415例肝血管瘤患者,其中男性159例(38.31%),女性256例(61.69%),男女比例为1∶1.61,肝血管瘤患者在41~60岁区间所占比例最高(286例,68.92%);职业分布以非农户产业工人98例(23.61%),农业劳动者(从事农林牧渔工作)82例(19.76%),离退休人员53例(12.77%),比例较大,占主要部分;2011年至2013年收治肝血管瘤病人构成比是28.92%(120例),30.36%(146例),35.9%(149例),各年收治人数无明显那增大趋势。.本研究415例患者中,汉族352例(84.82%),少数民族患者63例(16.18%);本研究中肿瘤位置207例(49.8%)瘤体位于肝右叶,最为常见,同时不同性别患者的肝血管瘤瘤体位置分布不同(2=124.002,P=0,P<0.05);瘤体病灶最大径位于1.0—30cm之间,平均9.06±4.02 cm,肿瘤大小与患者性别无关(P<0.05)。单发者226例(54.46%),多发者189例(45.54%)。单发或多发病灶在性别分布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性别不是影响肝血管瘤个数的因素。本组病例病程3个月~12年,平均20.1±6.2个月;其中286例(68.02%)无任何临床症状及体征,随着直径的增大患者出现症状体征的几率增加(P<0.05)。126例手术切除患者术后病检发现,肝海绵状血管瘤121例96.03%),硬化性能肝血管瘤5例(3.97%),干预方式以经腹腔瘤体切除除术110例(26.51%),肝动脉介入栓塞术90例(21.69%)最为常见,手术方式的选择则受瘤体位置、大小、数量、症状体征、患者年龄、性别、就诊机构等的影响(P<0.05)。262例(63.13%)患者行干预治疗,符合上述指证一项或多项的患者有140例(53.44%),有122例(46.56%)患者者无任何干预指证,属于过度干预治疗,而且二级医院过度干预情况较三级医院严重。三级医院医护人员对肝血管瘤认知程度较二级医院高。结论:1.北疆地区肝血管瘤患者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民族、文化程度等方面分部具有一定规律;肝血管瘤大小、位置、个数、症状及体征具有一点的特征性;2.北疆地区肝血管瘤干预方式多样化,肝血管瘤切除术、TAE是最常用的干预手段,肝血管瘤患者瘤体位置、大小、数量、症状体征、患者年龄、性别、就诊机构的不同其治疗方式不同;3.北疆地区肝血管瘤存在一定的过度干预情况,二级医院就诊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过度干预治疗,其原因可能有患者健康意识不足、经济利益驱使、基层医生对疾病认识不足等多种原因。4.三级医院医护人员对肝血管瘤相关知识的认知度较二级医院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