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CD)是由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引起的多种动物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毛皮动物人工养殖中经常发生的重要病毒性传染病之一,一旦流行,死亡率达30%~100%。这不但给毛皮动物养殖场(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且严重地影响和制约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常规弱毒疫苗的广泛使用,虽然使CD得到了较好的预防和控制,但是也存在诸多缺点。比如,弱毒苗多容易受母源抗体的干扰;可能有毒力返强的危险;弱毒苗对于部分野生动物也是不安全的;特别是近年来CDV的不断变异和野毒株的出现,使得弱毒苗不能够提供完全的保护。因此研究CDV的遗传变异规律,研制新一代安全、高效的CD基因工程疫苗,对犬瘟热的有效防控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的。本研究从黑龙江地区饲养场发病狐、貉中分离获得6株犬瘟热病毒(CDV),分别命名为MS01、SC01、ZD01、GN01、HL01、NM01分离株。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的CDV F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方法分别对6个分离株F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推导其氨基酸序列,绘制出F基因的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6个CDV分离株F基因的开放阅读框架(ORF)均为1989bp,编码663个氨基酸,蛋白结构中的13个Cys残基位点和4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均高度保守,其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为220R-R-Q-R-224R。遗传进化分析表明:6个分离株与CDV代表强毒株A75/17属于同一谱系,均为强毒株。其中,HL01株与海豹瘟热病毒2型(PDV-2)亲缘关系较近,与其它5个分离株关系相对较远。进一步选择其中代表性较强的MS01分离株,将其全长F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并通过酶切和PCR技术在DNA水平上对其进行鉴定,表明成功构建了pcDNA-F真核表达质粒。将所构建重组质粒pcDNA-F与实验室保存质粒pcDNA-H和pcDNA-N联合免疫小鼠,结果表明:3个基因混合免疫组其CD4+T和CD8+T细胞的百分含量明显高于单基因和双基因免疫组,接近于弱毒疫苗组CD4+T和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血清中能检测出特异性抗CDV抗体。表明H、F、N基因的重组质粒DNA免疫小鼠可以诱导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和相应的体液免疫。为下一步动物试验以及针对毛皮动物犬瘟热病毒感染的DNA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