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目的:研究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4小时内发病,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842例,对患者既往相关病史及病程中伴发疾病进行评分,监测入院7天内血压,分析统计数据,观察血压变化规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升高,并存在自发性下降,75%患者入院血压升高,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血压在入院后8小时内下降,约48小时后下降趋于稳定。(2)脑梗死按TOAST分型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血压高于其他各亚型(P<0.05)。各亚型血压均呈下降趋势,但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血压变化趋势较其他各亚型平缓。(3)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患者,入院各时间点收缩压高于无高血压病史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4)入院后降压治疗组各时间点血压高于非降压治疗组(P<0.05)。(5)颈部血管彩超病变组(斑块/狭窄)与非病变组各时间点血压、7天血压连续变异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且病变狭窄组与斑块组之间亦无差异(P>0.05)。(6)独立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入院神志、高血压病史、入院降压治疗。结论: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升高,并伴自发性下降趋势。独立影响血压因素主要是年龄、高血压病史、伴发疾病、入院神志、降压治疗。第二部分脑梗死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目的:研究脑梗死急性期血压与预后关系。方法:收集24小时内发病,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2例,对患者既往相关病史及病程中伴发疾病评分,监测入院后7天内血压,记录入院后治疗情况及病情变化。评估入院时和6月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 Index,BI)。终点事件为6月死亡和残疾。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脑梗死急性期血压与不良预后呈近似U型关系,入院血压在150-160/90-100mm Hg,7天血压维持在130-150/70-80mm Hg时,6月死亡/残疾率最低。7天MAP与6月死亡/残疾率呈U型关系,在轻度高血压水平预后较好。脉压与不良预后呈近似J型关系,控制脉压在40-60mm Hg,预后最佳。入院7天血压连续变异率、24小时血压变化率与预后成J型关系。(2)经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影响6月预后的血压因素为第1天SBP均值、7天SBP均值、SBP连续变异率、24小时内SBP变化率及入院DBP值水平。整体影响6月预后的因素为入院NIHSS评分、伴发疾病、7天加重。24小时内SBP变化率。结论:脑梗死6月不良预后与急性期血压大致呈U型关系,与24小时血压变化率和7天血压连续变异率呈J型关系。入院DBP水平、第1天SBP均值、7天SBP均值、24小时内SBP变化率、7天SBP连续变异率是独立影响6月预后的血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