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以病理结果为对照,应用二维超声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价值,并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观察乳腺癌NAC前及NAC后各周期病灶硬度值的变化趋势,探讨SWE技术早期预测NAC疗效的价值。方法:选取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43例,共45个病灶,化疗前及化疗后2、4、6、8周期均行常规超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以Miller&Payne病理反应分级为标准,计算二维超声评价乳腺癌NAC疗效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及其与组织病理学判断乳腺癌NAC疗效的一致性。按照病理分级标准对病灶分为病理反应显著组(G3+G4+G5)和病理反应非显著组(G1+G2)。测量两组在化疗前及化疗后2、4、6周期末病灶的最大弹性值Emax及弹性值变化率ΔEmax,并比较两组的变化趋势。以病理反应是否显著为依据,绘制NAC 2周期末和4周期末病灶ΔEmax的ROC曲线,比较两者对NAC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结果:(1)按照病理分级标准,病理反应显著组病灶33个,病理反应非显著组病灶12个。(2)本组45个乳腺癌病灶NAC治疗前二维超声检查肿瘤最大径(3.7±1.8)cm,NAC结束后肿瘤最大径(2.0±1.4)c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46,p=0.000)。以病理结果为标准,二维超声测量肿瘤最大径评价乳腺癌NAC疗效的敏感度为78.78%,特异度为66.67%,准确性为75.56%,与组织病理学评价乳腺癌NAC疗效基本一致,Kappa值0.421。(3)随着化疗时间的延长,病理反应显著组和非显著组乳腺癌病灶Emax值均逐渐降低。病理反应显著组2周期末Emax值已明显降低(p<0.05),非显著组4周期末Emax值明显降低(p<0.05),6周期末与4周期末相比,两组下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病理反应显著组与非显著组中随着化疗时间的延长,乳腺癌病灶?Emax均逐渐增加,其中病理反应显著组2、4、6周期末?Emax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反应非显著组4周期末、6周期末与2周期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6周期末与4周期末?Emax值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周期末两组间?Emax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理反应显著组?Emax大于反应非显著组(p<0.05)。(5)病灶?Emax的ROC曲线显示,2周期末曲线下面积为0.808,4周期末曲线下面积为0.86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3,p=0.264)。结论:(1)二维超声在评价NAC疗效中仍具有重要作用。(2)SWE技术能为二维超声评价乳腺癌NAC疗效提供有价值的补充,病理反应显著组与非显著组在NAC中病灶Eamx值下降趋势不同。(3)乳腺癌病灶?Emax可早期预测NAC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