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语文教育的现状,越来越多的语文研究工作者与时俱进,大胆探索语文教学改革的新路。随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如何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新时期的课题。活动性学习方式早已被教育界关注,多方探讨,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但是,深入研究语文学科的活动性学习的基本内涵,探讨实践应用的设计和评价,还是一项远未做好的工作。本文试图就此做出一点探索。本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活动性语文学习的意义。本文首先探讨了活动性学习的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接受了前人理论的合理内核,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基础上建立了科学的人的活动的理论。马克思把人的活动本质规定为实践活动,并且认为,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方式。当代西方活动性学习思想的集大成者是杜威。他的活动教育思想的核心在于“做中学”。当代心理学的多项研究成果表明,活动与人的心理形成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皮亚杰和列昂节夫等人关于活动在人的认识、思维、个性等形成发展中的作用的研究,为活动性学习提供了充分的心理学依据。其次,本文探讨了活动性语文学习的意义(一)活动性语文学习促进学生的成长1、活动性语文学习以体验、发现为主要学习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情感和理性的有机统一。它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发现,倡导把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重视学生情感体验和主动探索的精神,不仅提高学生对自我、社会的认识,而且旨在培养具有高尚情操和审美素养的人。2、活动性语文学习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二)活动性语文学习促进教师的成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三)活动性语文学习使语文课改落到实处。首先,活动性语文学习打破了传统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分野,从根本上解决了目前学生学习课时不够的问题。其次,活动性语文学习的理念能对解决目前课改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很好的帮助。(四)对当下一些交叉性说法有了进一步的阐释和理解。在语文活动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