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城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尤其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以及我国人口多经济落后的基本国情导致城乡社会保障资源配置不均衡。随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社会资源越来越充裕,制度建设越来越完善,社会保障资源等公共物品在城乡之间的供给和消费的差距应该逐渐缩小,并逐步实现资源的均衡配置。鉴于此,本文力图在分析社会保障资源均衡配置的财政机理的基础上,从城乡社会保障资源禀赋入手,运用综合得分系数法、泰尔指数法等方法,构建VAR模型、逻辑斯蒂模型以期对我国城乡社会保障资源均衡配置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城乡社会保障资源均衡配置财政政策建议。社会保障资源即公民应对疾病、老龄、工伤、失业、生育、残疾等风险的权利表征,是经济发展分配给公民的福利。社会保障资源具备公共物品性、供给范围的全民性和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性三个特点。社会保障资源的这三个特点决定了社会保障资源供给与财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城乡社会保障资源配置不均衡是由于城乡社会保障资源禀赋存在差异,城乡社会保障资源禀赋主要有社会保障资金资源、社会保障管理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资源,通过综合得分系数法衡量城乡社会保障资源禀赋的指标发现城镇社会保障资源丰裕度是农村的十倍之多,可见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资源禀赋过于匮乏。社会保障资源禀赋具有用途上的多样性、数量上的模糊性和时间上的动态性,但却是城乡社会保障资源配置非均衡的直接原因,利用泰尔指数对我国城乡社会保障资源配置差异进行测量,显示我国城乡社会保障资源配置的差异较为严重,城乡社会保障泰尔指数持续正值,并呈现差距逐渐缩小的趋势,从1998年的97.5674减少到2012年的25.5502。社会保障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性是由其缩小收入差距、扩大消费水平的功能而实现,为验证城乡社会保障资源非均衡配置的经济效应,本文利用衡量城乡社会保障资源配置非均衡程度的泰尔指数做城乡收入差距和城乡消费差距的脉冲响应分析,结果显示,城乡消费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在受到城乡社会保障资源非均衡程度一个正的标准差冲击之后,总体呈现正响应。可见,城乡社会保障资源非均衡程度加深会使城乡消费差距、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要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保障资源均衡配置,政府作为公共产品的供给方需要一定的财力来支持社会保障资源的供给。假设两种城乡社会保障资源均衡配置的目标,并测算两种目标下的财政资金需求,基于逻辑斯蒂模型预测政府财政收入,借鉴国际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收入比重,可知我国提高农村社会保障保障水平具有财政可行性。因此,政府应在遵循资源均衡配置原则的基础上完善社会保障资源配置的财政政策,解决目前社会保障资源供给碎片化的现状;应逐步强化农村社会保障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解决农村社会保障资源供给水平低的现状;完善税收政策保证社会保障资源配置的财源充裕度;并配合信息系统建设和社区社会福利等相关措施来完成社会保障资源供给有效衔接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