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传播中的媒介使用习惯研究——关于南北村的田野调查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对乡村传播的研究越来越多,民族志成为新的研究路径。针对乡村传播的研究可以对大众传播的基础研究做出很好的补充。乡村传播或许可以为传播学本土化的尝试提供新的思路。同时,拉近城乡大众传播的差距,利用大众传播推动新农村的建设,是研究乡村传播的出发点。  本文采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对乡村传播中村民的媒介使用习惯进行考察。本研究以陕西省乾县南北村为样本。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标题为“村民对电视与手机的使用习惯”电视和手机已经成为南北村村民两大主要使用的传播媒介。中老年群体对电视的用户粘度较高,电视剧成为他们的主要收视习惯。笔者通过走访发现,电视节目与村民间存在共同经验区能更好地帮助村民理解媒介内容。青年群体对手机的用户粘度较高。智能手机的使用拓宽了村民对传媒信息的获取途径。第二个部分的标题为“村民对其他媒介的使用习惯”。除了电视和手机,村民对报纸、广播和互联网的使用频率并不高。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媒介使用习惯、文化水平和经济水平。第三个部分的标题为“关于村民对大众传播内容需求的分析”。本文将村民对大众传播的需求分为五类,分别是:对故事性内容、接近性内容、娱乐性内容、信息性内容和教育性内容的需求。“故事的讲述”在乡村传播中作为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一个结合点,有着重要意义。因而村民对故事性内容的需求度最高。第四个部分的标题为“对南北村大众传播现状的一些思考”。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南北村大众传播现状的不足之处,其一是乡村大众传播话语权的缺失。长期以来,城乡间的信息多处于单向度的流动。村民的声音和需求很难通过媒介进行传播。文中分析了乡村大众传播话语权的缺失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其二是村民的媒介素养还需提升。本文从村民对媒介的认知、使用和批判三个方面对村民的媒介素养进行考量;其三是信息需求和低收入之间的冲突。经济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村民对信息的获取,加上乡村大众传播基础设施的落后,乡村大众传播的现状需要进一步得到改善。
其他文献
期刊
提出一种可以高效而精确地获得特定平面上挖掘机水平推压最大距离的方法。基于对正铲液压挖掘机运动学分析并排除挖掘机水平推压时铲斗姿态的盲位盲角,得到挖掘机水平推压的
本文首先通过对中外学者以及国内业界的调查性报道定义的梳理,界定了调查性报道的判断标准,并分析了电视调查性报道的特质。然后从文本——电视调查性报道的内容和形式、制作—
期刊
传媒业是敏感行业,任何一个客观形势或条件的变化,都要求传媒业在内容模式、运营模式、盈利模式作出相应的变化。传媒预测变化、发现变化、经历变化的过程,也是对传媒反应能力、
期刊
在这个意义上,“岭南”与“当代”又是一个临界点,许钦松准确地站在这个视觉形式与文化意义的临界点上,形成了自我风格,由此成为“岭南画派”精神上的当代开拓者,为当代的“
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rn依赖自然、崇尚自然、向往自然是人类天然情感的一部分。
甲午战争的失败,给整个中国的思想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自强维新”的呼声日益高涨,一些传统的中国士大夫开始向西方探寻救国的道理。为了沟通信息,启发国民,为维新创造有利的政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