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酸水平与脑白质病变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wwe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脑白质病变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探讨血尿酸水平与脑白质病变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脑白质病变的发生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新的研究途径。方法通过横断面研究方法以456名于2016年3月至2016年11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接受美国GE公司的Discovery MR3.0T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脑白质病变患者的影像学结果符合《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共识》。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临床基线资料以及血液生化检查。应用尿酸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检测血清尿酸水平。采用Fazekas量表对不同部位包括脑室旁以及深部白质病变分别评价,根据评分总和将患者分为无WML、轻度WML、中度WML、重度WML4组。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组间均数比较应用ANOVA方差分析法。非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检验不齐的计数资料应用Kruskal-Wallis方法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或Spearman秩相关的方法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严格按照入排标准共收集456例研究对象,男性229例,女性227例,年龄分布在40-90岁之间。按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进行分组,其中无WML组88例(19.30%),轻度 WML 组 208 例(45.61%),中度 WML 组 114 例(25%),重度WML组46例(10.09%)。对四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性、年龄、高血压病、脑梗死、TC、LDL、HDL、UA、HCY、Cys-c、腔隙性脑梗塞、颅内段血管狭窄、颅外段血管狭窄有显著差别(P<0.05)。分别以脑白质病变各个不同分组为因变量,将ANOVA分析中显示在不同分组的脑白质病变之间有明显差别的因素为自变量,行无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重度腔隙性脑梗塞可能为轻度脑白质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既往脑梗死病史、腔隙性脑梗塞可能为中度脑白质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既往脑梗死病史、血尿酸水平、腔隙性脑梗塞可能为重度脑白质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按研究对象不同WML病变部位进行分析,其中仅有脑室旁白质病变的研究对象有58例,单纯深部白质病变31例,将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分别与无脑白质病变患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二者均无明显差异(P>0.05)。男性和女性血清尿酸水平分别为345.26±72.59、309.10±68.70,二者之间差别显著(P<0.05),以性别为因变量,血尿酸、有性别差异的基线资料及脑白质病变为自变量,排除各个混杂后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仍具有明显差异,所以将血尿酸分别以特异性四分位进行分析,男性血尿酸四分位点分别为298.17,341 和 385.9umol/L,相应的女性分别为 269,309 和 349umol/L。采用 Spearman秩相关检验发现,男性患者脑白质病变与UA水平密切相关(P<0.001),而女性患者脑白质病变与UA水平无相关性(P=0.055)。结论1.年龄、重度腔隙性脑梗塞可能是轻度WML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脑梗死病史、腔隙性脑梗塞可能是中度WML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脑梗死病史、血尿酸、腔隙性脑梗塞可能是重度WML的独立危险因素。2.单纯合并脑室旁白质病变及单纯合并深部脑白质病变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无WML患者比较均无差别。3.男性WML严重程度和血尿酸水平存在相关性,而女性WML和血尿酸水平无相关性。
其他文献
冷链物流在我国还处于初步阶段,缺乏系统冷链物流运输管理。文章从冷链物流干线运输中温度控制、卫生要求、随车证件管理、封扣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重点领域信用建设,推进信用信息共享。京津冀一体化的新形势对北京提
2010年9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这个文件的出台,给家庭服务业带来了莫大的发展契机。这个在中国仅仅发展了20年,长期处于弱势状态的服务
以专业跑步运动袜为研究对象,选取10名体型相近的受试者,分别在坐姿、站姿和跨步三种状态下,通过压力测试模块对袜口、脚踝、脚背、脚后跟、脚弓、脚掌、脚尖等不同部段所产
银川平原地质构造为一新生代断陷盆地,隶属于鄂尔多斯西缘裂陷带,被贺兰山隆褶带与陶乐-横山堡冲断带所夹持,同时受到鄂尔多斯地块西缘EW向拉张应力与阿拉善微陆块NE向的挤压
碳酸盐岩地层因成藏复杂,缝洞储层非均质性强、常规测井响应特征不明显,给勘探和有效开发带来较大难度。缝洞型储层有效性评价是深层油气勘探开发中面临的主要难题。对于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