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肾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外周血中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RFQ-PCR检测VEGF对协助诊断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评估患者预后中的作用及意义;通过检测癌旁组织中VEGF的表达,探讨对肾细胞癌患者行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分期适应证。方法(1)运用RFQ-PCR技术检测10例正常肾脏组织和32例初发肾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VEGF基因的表达情况。(2)将24例肾细胞癌癌旁组织依据肾癌临床分期进行分组,使用RFQ-PCR检测各组间癌旁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3)运用RFQ-PCR检测VEGF基因在32例肾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与30例正常外周血中VEGF表达进行比较,通过分组比较进一步分析其与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1)VEGF基因在肾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肾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VEGF的△CT值8.24±1.06,与正常对照组13.44±0.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病理组织学分级分组:高分化组(21例)VEGF的△CT值8.74±0.78,中分化组(6例)7.74±0.77,低分化组(5例)7.06±0.64,VEGF基因在不同病理组织学分级组中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按临床分期分组:T1a期患者(5例)VEGF的△CT值8.82±0.86、T1b期(11例)8.77±0.85、T2a期(8例)8.09±0.87、T2b期(5例)7.28±0.74、≥T3期(3例)6.70±0.47,除T1a与T1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24例癌旁组织VEGF的△CT值13.32±1.71,与对照组13.44±0.81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依据肾细胞癌临床分期将癌旁组织进行分组,研究结果显示,T1期(包括T1a、T1b期)、T2a期肾癌的癌旁组织△CT值为13.30±1.15、13.25±1.09与对照组13.44±0.81无统计学差异(P>0.05),T2b期及≥T3期肾癌的癌旁组织VEGF△CT11.58±2.55及8.69±0.4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肾细胞癌患者外周血VEGF的△CT值为7.31±0.95,与健康人群组成的对照组△CT7.90±0.7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照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分组肾癌患者的外周血中VEGF△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M1期)的肾癌患者外周血VEGF△CT6.50±0.50与MO期患者外周血VEGF△CT7.50±0.9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采用RFQ-PCR法检测肾细胞癌组织及外周血中VEGF的表达可以用于肾细胞癌的辅助诊断及评估肾癌患者预后。(2)肾细胞癌组织中VEGF基因表达量与肿瘤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病理组织中VEGF基因表达水平可以用于协助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3)对T2a期及以下临床分期的肾癌患者行NSS,距离肿瘤边界≥0.5cm能够保证肿瘤的完整切除。(4)应用RFQ-PCR检测肾细胞癌患者外周血VEGF表达有助于肾癌病理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的评估,同时也是一种有效动态监测肿瘤复发的生物学诊断方法,并且为肾细胞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