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苗族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九黎”,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博大精深的民族。他们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苗族人民勤劳、勇敢、刚毅、热情、富有战斗精神和艺术创作才能。在经历了无数的战争和不断的迁徙之后,沉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苗族文字还未形成之前,音乐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苗族音乐文化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民俗文化、舞蹈音乐和民间音乐这三个方向,是我国传统民族艺术文化中的瑰宝。无论是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上,还是在生活劳作,苗族人民都是以歌唱的方式来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段段美妙的、耳熟能详的民歌被流传至今,民间音乐工作者也因此受到启发,以此为基础创作出了大量的深受广大苗族人民喜爱的音乐作品。这足以证明,苗族民间音乐为当代音乐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长笛组曲之《游方歌》采用了云南苗族民歌中的“游方歌”为写作背景,以其特有的“51 3 6”四声音阶徴调式为写作动机发展成的一首小型室内乐作品。本文以此为例,着重探析了苗族民间音乐元素在创作中的实践与运用、以及不同的的室内乐组合形式所产生的新的听觉效果。随着社会的进步,艺术文化多元化的形式趋于明显,许多作品都以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为素材,加以发展和创新。能够在保留其曲风特点和原始唱腔的基础之上,创作出具有云南音乐风格的、可听性强的新的音乐作品,并以个人毕业作品音乐会的形式展演,将理论付诸于实践,为当代音乐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