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对86例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听力及言语能力进行评估,探讨与家长有关的各种可能因素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听力言语康复效果的影响。为今后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家长提供康复指导和帮助,为患儿制定系统合理的术后听力言语康复计划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术前确诊为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行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的家长进行电话随访。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开机一年的86例语前聋患儿。调查内容包括患儿的姓名、植入年龄、是否独生子女、术后康复模式、开机调试次数、每天使用人工耳蜗的时间、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婚姻状况、收入情况、主要看护人的文化程度、是否会语言训练、在看护时对患儿是否进行言语训练及训练时间长短。使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 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 SIR)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听觉感知水平和语言产生表达能力作出分级评估。核对整理资料,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借助多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分析CAP和SIR分级结果与父母听力言语健康状况、主要看护人文化程度、看护人会不会语言训练、术后康复模式、每天家庭语言训练时间长短、术后一年内电子耳蜗编程调试次数、患儿每天使用人工耳蜗时间的长短7个因素的关系。最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对CAP、SIR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父母听力言语健康状况不同的三组患儿间CAP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F值为3.322,P值为0.041),三组间SIR得分无统计学差异(F值为0.139,P值为0.871)。(2)主要看护人文化程度不同的三组患儿CAP和SIR得分均有统计学差异(CAP:F=18.63:SIR:F=9.2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主要看护人是否会语言训练、术后不同康复模式的两组患儿CAP和SIR得分进行组间t检验,两组间CAP和SIR得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4)对家庭语训时间不同、术后调节机器次数不同的三组患儿CAP和SIR得分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结果发现,三组患儿CAP和SIR得分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5)对术后每天使用人工耳蜗时间不同的三组患儿CAP和SIR得分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能够显著影响患儿的CAP得分(F=16.13,P<0.05),但是对SIR得分影响不显著(F=2.94,P==0.058)。(6) 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后康复模式、看护人是否会语言训练、每天家庭语言训练时间三个因素能够显著影响CAP得分,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看护人不同文化程度、术后康复模式、看护人是否会语言训练、每天家庭语言训练时间四个因素能够显著影响SIR得分,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儿童家长的遵医行为直接影响着患儿听觉言语的康复效果。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指导家长了解人工耳蜗的相关知识,掌握术后康复需要的基本专业技能,让他们意识到在患儿康复过程中肩负的责任和重要性,帮助患儿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