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丝状疣不同证型患者性别、年龄、疗效、恐惧心理指数、疼痛指数、生活质量、左右侧皮损部位、发病部位、兼有糖尿病情况、术后结痂时间、不良反应及后遗症的分布,以期望为丝状疣的治疗提供更为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2月28日期间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门诊及皮肤科门诊的丝状疣患者,共90例。制作调查表,按病人门诊编号进行编排顺序,填写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相关信息,对病人进行归纳后辨证分型,记录患者运用火针疗法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统计使用spssll.5统计分析软件,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交叉表卡方检验。结果:90例中,男性者属脾虚湿阻型19例,气滞血瘀型10例;女性者属脾虚湿阻型38例,气滞血瘀型23例,X2=0.088,p=0.819>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90例中,年龄在31岁-59岁者属脾虚湿阻型6例,气滞血瘀型3例;年龄在60岁以上者属脾虚湿阻型52例,气滞血瘀型29例,X2=0.022,p=1.000>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90例中,无论系脾虚湿阻型还是气滞血瘀型,均能够全部治愈,总有效率达到100%。90例丝状疣患者无论男性或女性均能够全部治愈,总有效率达到100%。90例丝状疣患者无论年龄在31-59岁还是≥60岁均能够全部治愈,总有效率达到100%。两证型患者在治疗前恐惧心理指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分别与自身治疗前相对比,恐惧心理指数均减少,经t检验,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两证型患者治疗后恐惧心理指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患者在治疗前恐惧心理指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分别与自身治疗前相对比,恐惧心理指数均减少,经t检验,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患者治疗后恐惧心理指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患者在治疗前恐惧心理指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分别与自身治疗前相对比,恐惧心理指数均减少,经t检验,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患者治疗后恐惧心理指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证型患者在治疗前疼痛指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证型患者在治疗后分别与自身治疗前相对比,疼痛指数均减少,经t检验,脾虚湿阻型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指数相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气滞血瘀型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指数相比较,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两证型患者治疗后疼痛指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患者在治疗前疼痛指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证型患者在治疗后分别与自身治疗前相对比,疼痛指数均减少,经t检验,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患者治疗后疼痛指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患者在治疗前疼痛指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证型患者在治疗后分别与自身治疗前相对比,疼痛指数均减少,经t检验, 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患者治疗后疼痛指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证型患者在治疗前生活质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证型患者在治疗后分别与自身治疗前相对比,生活质量均得到提高,经t检验,脾虚湿阻型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指数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气滞血瘀型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指数相比较,p<0.01,差异具统计学意义:两证型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例中,发病部位在头颈部的有81例,腋下部5例,躯体部2例,上肢部2例,下肢部0例,两证型发病部位相比较,X2=0.181,p=0.478>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患者发病部位相比较,X2=0.174,p=0.465>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患者发病部位相比较,X2=0.176,p=0.442>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90例中,合并糖尿病的有32例,占35.56%,其余58例无糖尿病,两证型兼有糖尿病情况相比较,X2=0.176,p=0.453>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脾虚湿阻者开始结痂时间为2.98±1.05日,全部脱痂时间为12.02±2.51日;气滞血瘀者开始结痂时间为2.88±1.01日,全部脱痂时间为11.02±3.49日;两证型开始结痂时间与全部脱痂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患者开始结痂时间为2.94±1.03日,全部脱痂时间为11.56±3.01日;女性患者开始结痂时间为2.86±1.01日,全部脱痂时间为11.54±2.98日;不同性别患者开始结痂时间与全部脱痂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1-59岁者开始结痂时间为2.01±0.54日,全部脱痂时间为9.31±1.21日;≥60岁者开始结痂时间为3.21±0.61日,全部脱痂时间为14.41±1.21日;不同年龄患者开始结痂时间与全部脱痂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0例患者中有85例均出现皮肤局部泛红,稍感瘙痒,94.44%,未作任何处理后可自行缓解,两证型皮肤反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例丝状疣患者在火针治疗后均无遗留凹陷性疤痕及增生性疤痕。90例丝状疣患者在火针治疗后均无遗留色素沉着。结论:本研究提示火针疗法在治疗丝状疣上疗效显著。在对本课题的研究观察过程中,笔者深刻体会到丝状疣的发病与患者个人生活习惯及生活环境、饮食息息相关,许多患者在治疗前多因上述原因造成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病毒造成局部疣体的赘生。所以在本课题究研的治疗方法之外,施术者应通过分析患者病症的成因,加强指导患者如何避免复发,才是更有效的预防方法。对于丝状疣的治疗,目前国内外均鲜有研究,在国内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采用电离子手术、微波疗法、液氮冷冻、电凝、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二氧化碳激光等方法,尽管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价格昂贵,且复发率高,难以普及。而国外对于丝状疣的治疗,主要是采取手术、外用咪喹莫特、激光联合抗病毒药物甚至化疗药物(如阿糖胞苷)以及生物制剂等,我国目前的医疗技术以及医疗资源匮乏是无法实施的。本次研究,火针治疗相较于现代医学上常用的激光或冷冻法更为便利,且疗效相当。不良反应极少。且火针便于携带,无需使用昂贵仪器便可在一般门诊操作使用。另外火针治疗患处时由于高温快速铲刺,能助于创口的碳化,碳化后不但不易出血,高温还能降低患处因护理不当引起感染的风险。相较激光低温灼烧后易出血,护理不便,器材成本较高而言,火针治疗更具有优势。但由于火针尚未普及,许多患者听闻“火针”二字便出现恐惧心理及排斥,部份患者往往需要沟通解释后才能够放心接受治疗。本论文中针对此常见情况做了前后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恐惧心理指数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在疼痛感指数的比较,患者治疗后疼痛指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这两个指标也明确说明大部份患者对于治疗前的未知恐惧感及预期疼痛感偏高,此结果有利于医师在与患者沟通时更明确的降低患者的预期恐惧,使其了解后更有助于操作时的顺利。另外在操作治疗的过程中发现气滞血瘀型患者相较脾虚湿阻型的患者在丝状疣赘生的蒂接处较为坚韧。操作时往往需要较多铲刺。且少部份气滞血瘀型患者认为疼痛感较预期明显。笔者认为气滞血瘀型患者由于肝郁气滞、滞而成瘀多为实证故而较为坚韧,而脾虚湿阻型的患者由于脾气虚弱、腠口松弛往往较为松软。所以在操作上应更注意操作手法,尽量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并快速完成。然而在操作上引起患者疼痛或不适的原因主要有几点:1.在使用止血钳夹捏丝状疣时会造成患者疼痛。2.铲刺过程中不够利落时会造成患者疼痛明显。故在使用捏夹工具时可考虑使用带有中空型的钳夹将疣物托起,减少钳夹直接捏取。而在针具的操作上总结下来几点较能减少患者的疼痛:1.火针的续热力能持在100-200度续3-5秒2.切铲针具刃面锋利能有效割除赘生部位蒂接处。3.持针操作时务必快、稳、准。除此之外,透过本论文总结出患有此病的患者以六十岁以上女性患者居多,好发部位以头颈部为主,多为脾虚湿阻的证型。但无论何种证型都以火针治疗,皆获得的良好效果而无其他并发症状。但由于相关丝状疣的文献较少暂时无法进行循证医学的统计,且样本量尚少今后需做大样品、多中心的进一步研究。希望在以后的临床和研究中能继续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以寻找出更迅速有效的治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