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湾区绍兴路街区历史空间阅读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33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体保护”的概念指历史文化风貌区各个街区历史环境与历史建筑的全面保 护。这要求对具体的、丰富的、多样的历史街区,开展历史价值的保护与呈现,并 规划未来的振兴策略。这要求我们针对各个街区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更加深入地了 解,以及要求更加广泛地与物质环境及其相关的社会文化经济特征关联思考。本项 研究面对上海风貌保护区中的一个典型历史街区——绍兴路街区,试图通过建构一 种历史阅读和历史分析的方法,以一种对历史物质环境的整体把握,对这个街区的 历史资源特征以及价值特征详实陈述,依此建立关于街区风貌更加完整的概念,为 旧区重振与发展建立更加坚实的基础研究。 论文通过:「日法租界内的绍兴路街区」、「绍兴路街区的空间、建筑与生活」、 「绍兴路街区的兴衰(1949年以来)」以及「再读“风貌”」,四大部分进行阐述。 站在空间历史研究的角度,较为整体的建构了街区历史脉络。 论文重心在于“风貌”话题,针对风貌区中的一片典型地块,开展深入的阅读 研究。论文从旧上海租界开始切入,通过分析法租界三次扩张,明确绍兴路的历史 区位特征和房地产开发条件;又通过针对绍兴路本身分析,挖掘绍兴路地区道路生 长、绍兴路历史地貌、租界前绍兴路地区户籍与居住状况、绍兴路土地性质转变、 绍兴路房地产开发过程、法租界绍兴路居住区功能等特征。在完成了街区大环境的 阅读研究以后,分别针对街区的空间、建筑以及街区生活状态开展工作。在这一部 分中,论文主要关注绍兴路街区空间格局的生成、绍兴路历史建筑功能分布、绍兴 路住宅类型、绍兴路公共建筑分布、绍兴路房地产企业特征演变、绍兴路街区历史 建筑形式特征以及绍兴路生活空间与场所感等等问题。于是,绍兴路的历史形成过 程研究基本完成。论文还对建国以后,经过体制上的转变,绍兴路街区的兴衰进行 详细的分析。论文整体上通过针对典型街区,坚持“整体保护”的观念,拓展具体 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 关键词:上海,绍兴路,历史街区,空间阅读
其他文献
21世纪是我国城市化进程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我国的城市化历程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基于如下的背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与健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带来巨
学位
论文旨在通过对建筑接受基本理论和接受过程的阐释研究,建立建筑接受的理论框架,以揭示建筑接受活动过程的内在规律,反映其多层次、多维面的蕴涵,进而促进建筑创作理论研究的完善
本文首先分析了哈尔滨社区体育休闲会所发展的动因和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其建筑形制的产生和演变,预见了其发展趋势。 本文的中心部分是实态调研部分
社会科学在当代的发展已形成多学科交叉和融合的趋势,其研究成果也日益渗透到相关的空间科学,并对建筑和城市空间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形下,单纯从设计或形态研究的
本文针对高层住居外环境展开论述,把其看成是一个有机完整的基本单位,借鉴生命的细胞原理,以系统的观点分析这个基本住居单元外环境的边界、核心和近宅绿地部分,探索高层住居外环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密集地区作为国家经济最发达和城市化发展最快的地区,其协调发展将成为提升城市化质量、提高区域竞争力的主要手段。而都市区空间协调发展将是城镇
学位
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大规模的建设活动(尤其是快速城市化建设)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干扰,并且由于某些项目的建设只重经济效益和眼前利益,而缺乏生态观念,致使干扰
由于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相对缺乏,城市人口集中,集合住宅已成为人们最普遍的住宅形式。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集合住宅飞速发展,城市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集合住宅较之独
本论文是国家自然基金课题“黄土高原人居环境景观生态安全模式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中的平原型小流域人居生态单元的案例研究。 论文以“黄土高原人居生态单元”的小
当被要求画一张心中的理想景观的图画时,人们的答案通常显示出很高程度的相似性。他们好象有一个关于文化景观的内在的标准,包含了某些特征如水、小山、一些树、一小片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