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理论界倾向于认为历史题材创作与批评中的众多分歧实际上均源于不同的历史观。历史观是一种或隐或显地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关于历史的看法,是对历史的理解。该观点虽在理论界达成共识,但从学理上进行系统论证则未有先例。本文研究中国当代历史题材创作与批评中的历史观问题,正是试图完成这一重要理论课题。 当代历史题材创作与批评中的历史观与古代及现代历史观存在着深刻的渊源关系:古代正史观中关于历史认识、价值判断及审美规范的观念,其余波绵延至今;现代文学中以梁启超、陈独秀、鲁迅和李大钊等为代表的历史观念更是给当代以直接影响。当代以阶级史观为基础的“革命意识形态历史观”、民族本土立场的“大文化历史观”与新历史主义导引下的“个人化历史观”,正是在古代与现代历史观基础上和受到外来影响的情况下形成的。 从历史认识上来看,历史是政治革命的“一面镜子”、历史是“合力”的系统生成、历史是个人化的“理念”,等等,这些方式在当代历史题材创作与批评中都有鲜明体现。它们有理论与时代的合理性,但在分寸把握上出现了偏差。历史认识差异的形成,既与主体历史观密切相关,又与个人历史偏好及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不无关系。 在历史价值取向与立场上,当代历史题材创作存在着“配合与服务于政治斗争”、“发掘传统历史文化价值”与“消费历史”等不同形态,它们的价值抉择方式存在着重大差别甚至是尖锐的对立。主体历史价值取向的分歧,在世纪之交形成了挑战与维护“教科书”史观的激烈争论。 在审美创造上,当代历史题材创作也受到主体历史观的内在制约,不仅表现在作品审美境界追求上,也表现在作品所使用的创作方法等方面。在历史观多元化时期,不同类型的历史题材创作在审美境界追求与创作方法选择上应做到优势互补与整体提升。 本文结合当代历史题材创作中的大量作品及评论,从上述三重视角对当代历史观进行了较为具体、实在的分析。历史观是历史题材创作与批评中的“灵魂”,因此,本文研究对于深刻认识与进一步提升当代历史题材创作与批评所具参考价值自不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