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资本市场从产生、发展到逐渐走向成熟经历了十余年的时间,作为资本市场监督管理体系主要组成部分的独立审计日益受到广大股东、投资者等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关注,同时它也成为会计学术界研究讨论的主题之一。琼民源,银广夏等恶性审计失败案件发生后,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正面临着严重的信任危机,这不仅与支撑市场成功的基本原则——真实、公允、充分披露和透明度背道而驰,同时也危及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生存与发展。财务重述是上市公司特有的制度,是指上市公司在发现并纠正前期财务报告的差错时,重新表述以前公布的财务报表的行为。独立审计质量是指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是否存在重大遗漏或误导验证的准确性。Wallman曾指出从公司发生的特定事件来评估上市公司独立审计质量更具说服力。财务重述就是这样一类事件,财务重述的发生必然标志着上市公司的前期会计报表存在着误导投资者的错误。本文借助财务重述这一特定事件来评价上市公司独立审计的质量,重在研究注册会计师对于前期会计差错的识别水平,即注册会计师在财务重述前后是否会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本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理论部分、实证部分以及结论对策部分。理论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审计质量需求的三大理论及审计质量的内涵、审计质量供求博弈分析、财务重述制度概述。该部分是全文的理论研究平台,为后面的实证分析奠定理论基础。实证部分首先对我国财务重述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可以对我国近年来的财务重述发生的情况有一定了解,同时也确定了发生财务重述的样本公司;接着就财务重述与独立审计质量进行实证分析,着重考察在财务重述这一特定事件下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状况,文章不仅在财务重述公司与非财务重述公司之间进行了对比分析,还在发生财务重述的公司内部依据不同的重述幅度和重述项数进行对比分析。这一部分的实证研究为后文的对策建议提供研究支持。第二部分是在第一部分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实证分析,是全文的重点部分。结论与对策部分根据前二个部分的理论概述和实证分析,得出本文的结论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同时也指出了文章存在的不足。本文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我国注册会计师对重述报表中存在的会计差错有所察觉,并且会重点关注那些盈余错报严重、漏洞较多的报表;同时基于重要性水平的考虑,对发生财务重述的报表会出具更为严格的审计意见。在经历了一系列审计失败案件后,相关部门对审计舞弊行为的监管更加有效,审计市场的总体环境得到了改善,注册会计师在对待财务重述的问题上,表现出了一定的独立性,独立审计质量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