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视域下的三类城市——对当代中国城市电影多元空间形态的文化解读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o_p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梳理历来中国城市电影创作风貌与理论评价的脉络基础上指出,长期以来人们认识城市的“整一化”思维窠臼,即以平面的、同质化的视角将城市看作固定的、“铁板一块”的,从而忽视其内在丰富的差异性与复杂性。对此,本文以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殊性为现实基点,以当下中国大陆城市电影的文化想象与现实中现代化发展现状的类似关系为依托,大胆提出与“梯次分布”的现代化社会现实相互动的“三类城市”影像体系,即“发达城市”影像、“发展中城市”影像和“欠发达城市”影像。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细致的文本读解,采用文化研究的方法,从典型影像文本中可见的视觉空间形态入手,指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不同城市所具有的差异化的现代性体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归纳,构建“三类城市”的立体影像体系,在本土视域下对城市的内在丰富性进行强调。 本文第一章从“中/西”、“城/乡”这两组地域概念的重新思考着手,指出传统创作观念和批评视角的单一化和笼统化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社会现实与创作面貌的多元丰富性,从而引出建立多层次立体城市影像空间体系的必要性;第二章至第四章则分别通过典型的影片文本,对这三类城市影像各自显著而又差异化的空间形态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城市人群心理症候进行逐一分析:第一类“发达城市”影像的主要空间特征是“流动”,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漂泊形成都市人群心理上的“迷失”;第二类“发展中城市”影像的主要空间特征是“对峙”,城乡差距、贫富悬殊所导致的社会阶层分化加重了人们的“焦虑”体验;第三类“欠发达城市”影像的主要空间特征是“围困”,现代化的视觉元素在影片的空间中只是以局部嵌入的方式存在,“逃离”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旋律。 最后,文章得出结论:中国特殊的现代化进程决定了中国的城市电影无法以一种“大一统”的方式将多元的城市文化想象进行人为地“打包”:构建“三类城市”影像体系的意义和价值正在于——在当下“全球化”大潮中强调“地域”本身的内在丰富性与能动性,进而对中国电影如何在这样的语境中建构自身独特的文化身份进行有益探索。
其他文献
本文是对中国古代画论《笔法记》中"图真"理论的研究。作者以一个绘画创作实践者的目光,通过对《笔法记》作者荆浩时代的画坛进行重新梳理,进而把"图真"理论放在作者时代的绘画
甲流疫苗的五大疑惑问题一:甲流疫苗的安全性如何?到底有没有副作用?经批准上市的疫苗,首先必须是安全的。在三期临床试验中,对1.3万多人进行了21天效果观察,结果表明,国产疫
期刊
浙江省“水处理功能材料及应用”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由浙江大学牵头并联合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等8家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创建,共同致力于经济高效水处理功能新材
期刊
期刊
期刊
中国传统图形彰显着各个时代的民居、建筑、地域、民俗等方面的变更,呈现着不同地区的文化面貌,承载着中国数千年以来的文明史。在仰韶半坡文化中,半坡彩陶的纹饰所呈现的艺术形
期刊
期刊
The siltation of reservoir causes many problems of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disturbances that are important to minimize. Solving these problems requires in